求婚指南:"求"来的"婚"姻
无数描绘美好爱情的电影中,总少不了这样的桥段:男人深情地单膝跪地,手持耀眼夺目的钻戒,款款说出“你愿意嫁给我吗?”不管故事情节是否在意料之中,也不管求婚方式是否俗套,许多女孩看到这一幕都会难以克制感动和泪水。而那些表面看似冷酷的姑娘,虽然嘴上说着“老套”,但如果此生没有被求过婚,也一样会非常不爽。
一、逼急了,也不能硬来!
单膝下跪掏戒指这一惯例其实有着悠远的历史源头,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西方就有求婚形式的文字记载。
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前,传说有一位盎格鲁-撒克逊族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女方家庭对他们的感情极力反对,一怒之下,男孩将女孩从家里绑架出来,强行与其举行婚礼。这段闹剧以男孩受到惩罚,女孩名誉与命运从此一落千丈收场。
教会决定提高结婚门槛
为了杜绝悲剧再次发生,教会决定规范要求,提高结婚门槛——所有新人在举行婚礼前,都需要进行一场附加仪式,以如同政府提案一般“提出议题”(propose)的方式,非常正式地征得对方的同意。为了表示契约的形成,请求方需要拿出一样贵重物品来作为契约的“证物”。物品的贵重程度决定了契约的神圣度,只有另一方接受此“证物”,契约才算生效,双方也才能获得“前往上帝圣坛前方举行神圣婚礼仪式”的资格。这道提供契约的流程,英文称作“Proposal”,中文里管它叫“求婚”。
被战争充斥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也“简单粗暴”。
二、最美的爱情信物——钻戒
求婚习俗有一千多年历史,而赠送“爱情信物”的源头更可追溯到三万年前。猿人们虽还未进化完全,但对于求偶的欲望却天下大同,雄性会用草叶编织成手环系在伴侣手腕上以示对她的所有权。到公元前2800 年,每对古埃及夫妻在下葬时都会在左手中指上套一枚银环或金环,以保障死后依然与爱人心灵相通。公元前二世纪时,女方婚前会收到男方的一枚金戒指作为定礼的一部分,但在婚后就得换上铁戒指,这是她成为爱人“法律证明所有物”的标志。公元前一世纪,亚洲出现一种名叫“连环”的神奇饰品(现在人们叫它益智环),它被苏丹贵族和阿拉伯酋长们频繁使用,用来“标记”部落里那些已经成为他们妻子的女人们。
随求婚契约出现,求婚戒指应运而生。
公元1217 年,萨利伯雷大主教一声令下,求婚成为宗教规定,戒指的意义也由此被敲定。十六世纪,欧洲大规模流行连环银戒,选择金银等贵重金属材质,是为了凸显这件证物的珍贵价值,从而印证求婚契约的意义非同一般。而钻石是古时人们认定最坚硬的东西,用来表示爱情“情比金坚”最合适不过。古代有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时留下的碎片,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也有人认为它是丘比特爱情之箭箭尖的原料。钻石在英文中为“diamond”、法文为“Diamante”、德文为“Diamant”,它们都源于古希腊文“adamas”,意思是不可征服。纯洁、璀璨、坚硬、独一无二的特征,使它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最早有明确记载作为定情信物使用的钻石戒指出现在1477 年,来自奥地利麦斯米兰公爵。公爵深深爱上了法国的玛丽公主,为了得到公主的心,他召集了众多谋士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钻石象征坚贞永恒的爱情和公爵笃定的心,为公主戴上钻戒一定可以得到她的爱。于是,公爵在一封情书中写道:“定亲之日,必当戴上钻石为饰的指环。”后来当他把那枚雕刻成“M”字样的钻戒戴在公主左手无名指时,公主幸福地点头应允。这不仅成就了一段载入史册的传世爱情,更开创了赠送钻戒订婚的传统。作为第一个戴着钻戒结婚的女人,玛丽公主婚后的幸福生活也在几百年间为世人所羡慕。她成为了史上最幸福的女性代表,而钻戒也自此成为世代情侣们格外珍视的爱情信物。
基督教式的结婚仪式中,牧师手拿戒指按顺序轻触新人左手,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命”,最后落在左手第四个手指上,因而形成钻戒要戴在这支手指上的传统。浪漫的古埃及人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们相信钻戒要佩戴于左手无名指的原因,是它与心相连。
女人对钻戒独特的情结
几百年来,女人对钻戒独特的情结未曾磨灭。之所以看重,不仅因为名贵,更因为它所代表的难舍爱意。坚不可摧的钻石与今生不变的爱情被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崇尚平等、追求生活意趣的今天,一枚优质切工的钻石不再为皇室或富贵人家所独享,作为永恒的爱情承诺,它见证无数女人一生的幸福。
古时耶路撒冷的婚姻契约,和现代婚礼中的宣誓有共同的寓意。
虽然男人向女人求婚是古老的传统,却也有女生“逆袭”的特殊时刻:在英国和爱尔兰,女孩可以在闰年的二月二十九日向心爱的男孩主动抛出婚姻的橄榄枝,电影《闰年》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其实高高在上的维多利亚女王当时也主动向阿尔伯特亲王求婚,这一举动被视作来自君王的诚挚邀请,邀请他和她一起承担起整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三、要娶我,就跪下来“求”我
单膝跪地这一经典的求婚姿势绝不仅仅是请求,它还有着神圣的意义。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教徒们祈祷、起誓,甚至走进一座教堂或庙宇时,都需要单膝跪地以示虔诚与尊敬。求婚者采用这一姿势,不仅仅表示对求婚一事的重视,更寓意对对方的尊重及对此刻许下承诺的虔诚。在西方骑士文化中,立功的骑士都需要以单膝跪地的方式来接受君主的赏赐,以其为荣耀的象征。这也同样赋予了求婚经典姿势神圣的意义:如果对方接受,那便是求婚者最大的荣耀。
统计数据表明,76% 的男人都愿意选择单膝跪地求婚。而对于女人来说,再没有比爱人以如此虔诚而庄重的姿态毫无保留地表达爱意更动人的事情了。这一姿势还有另一种意义颇受社会学家的认可——它意味着“投降”。投降在这里并非贬义,而是对求婚者诚心的肯定: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他愿意选择放下部分自我来与对方契合,而彼此对对方的让步,才是今后两人共同生活、共筑爱巢的基本保证。
“单膝跪地的姿势对于求婚行为来说真是太合适不过了,若不采取这个姿势,怎能如此优雅地牵起她的手,为她套上钻戒;又怎能让灯光以最完美的角度照射在钻石上,为它镀上一层耀眼的光圈,以此来显示承诺的坚不可摧?”
四、亚洲式“求婚”
求婚虽起源于西方文化,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亲”就相当于此。封建社会,待字闺中的黄花大闺女要藏得严严实实,别说“自主” 挑选如意郎君,新人在婚前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一般孩子到婚嫁年龄,便由家中长辈出面拜托媒人打听对方生肖和生辰八字,若有不合断断不会考虑。
倘若两方天时地利人和,男方家就要开始准备提亲了。
提亲要选好日子,正月人们忙着放鞭炮驱赶传说中的妖怪“年”,农历七月有“鬼节”,均被认为不甚吉利,不可提亲。农历双数日因成双成对之意被视为吉日,更讲究的长辈喜爱选择带“六”或“八”的日子。提亲时的彩礼也极讲究,红枣、蜜糖一类的甜食表甜甜蜜蜜,圆形物体寓意婚后生活圆圆满满。水果首选苹果,以其“平安”之意讨彩头,最忌讳的是梨,春秋时期便有“二人不分梨(离)”的说法。最后,提亲路上更要放一路的爆竹,用来吓跑前来捣乱或觊觎新娘美貌的牛鬼蛇神。
日本提亲风俗与中国相似
日本提亲风俗与中国相似,不同的是男方直接前往女方家中向长辈提出成亲请求。最具特色的是他们的提亲礼品,包括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干墨鱼、象征女性生育能力强的海藻、代表双方白头偕老的长亚麻线,以及代表婚后财源滚滚的褶扇(又称和扇,于奈良时代由中国唐朝传入日本,是当时贵族身份的象征)。求婚方式最浪漫的当属印度赫马尔族的小伙子,他会带上一袋烟前往心爱的姑娘家中,姑娘的回答则以在烟上系不同颜色的丝带表示。红线是拒绝,白线是“我要思考一下”,绿线或蓝线则表示永结同心。
比这些都要复杂的求婚方式,来自中国云南的景颇族。景颇族小伙会摘下一片栗树叶,包上树根、大蒜、辣椒、火柴丝送给意中人,叫作“传树叶情书”。栗树叶表示有知心话要说给姑娘听,树根表示思念和爱慕,大蒜表示愿与她结成良缘,辣椒表示自己忠贞炽热的爱,火柴丝则表示态度坚决。姑娘接到 “情书”后,如同意便将原物退回;如需考虑就加上奶浆草;如不同意则加上木炭以示反感,这样的联络来往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习俗甚至可以作为两人爱情的暗号:如遇父母反对,姑娘则以树叶包上含羞草、刺、火药等寄与小伙子;若男方私约女子逃婚,便以栗树叶包上蕨菜尖送与女方,女方同意便加上茅草送回。两人不发一言,却已定下终生大事。
“提亲时的彩礼也极讲究,红枣、蜜糖一类的甜食表甜甜蜜蜜,圆形物体寓意婚后生活圆圆满满。水果首选苹果,以其“平安”之意讨彩头,最忌讳的是梨,春秋时期便有“二人不分梨(离)”的说法。”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