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红”创造美丽乡村典范

27.10.2015  10:49

      8月下旬,在吉林市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上,美丽乡村典范——磐石市明城镇永红村交流的“永红”模式成了会上的焦点。听完永红村相关负责人的经验介绍,与会者纷纷围拢过去,有就一些细节提问的,有索要联系方式的,有表示要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取经的……永红村的魅力在哪里?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永红”模式可以复制吗?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走进永红村一探究竟。

      永红村位于磐石市明城镇西南部,面积21.4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屯(大甲黑屯、小甲黑屯、大红石屯、小红石屯),总人口1701人。近几年来,永红村抓住省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各包保单位的支持下,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民约,加强了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成功打造出了“永红模式”,成为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制定村规民约 实现自我管理

      建设美丽乡村,村屯环境的净化、美化是当务之急。永红村通过建立《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实行垃圾清理和责任区内环境卫生包保管理——村集体负责组织,农户自觉执行,共同保持环境卫生,从而形成了户户都是环境卫生管理主体,人人都是保洁人员的管理机制。

      他们利用广播喇叭定期向村民宣传环境卫生、树木花草保护的各项规定,做到村规民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村里采用年基本工资和奖罚相结合的办法雇用环卫保洁员,负责对村内公共卫生进行定期保洁;庭院周围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农户负责自家庭院范围内的道路清扫和路边沟的清理,负责自家庭院前的绿化树木、花卉种植,浇水,除草,修剪等工作;农户必须及时将牛、马等大牲畜的粪便运送到屯外的田间地头,大牲畜通过街路时,农户必须自带铁锹,对产生的粪便马上清理;每年春季栽种花卉后,各农户负责管理好自家的畜禽,严防其践踏花苗。

      完善基础设施 实现环境提升

      打造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永红村两委班子经认真研究,决定采取“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方式抓好硬件设施建设。

      他们先是用一年时间改造小甲黑屯和小红石屯,使这两个自然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档次。随后,他们又用两年时间对大甲黑屯和大红石屯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整整三年的努力,永红村的成绩有目共睹——通过整合涉农项目、争取省和吉林市补贴、各级帮扶投入、农民自筹等方式,村里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修建了水泥路8公里,水泥板围墙2800余延长米,石砌边沟15600余延长米。他们还实施了小流域治理工程1800余延长米,修建了跨河板涵1座,卫生厕所355个,改造自来水310户,建设农民休闲文化广场1150余平方米,建设了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2平方米的标准化村部。

      如今,永红村4个自然屯全部实现了院墙标准化、道路水泥化、排水沟渠化、饮水安全化、厕所卫生化、畜禽饲养圈舍化、卫生保洁经常化,村屯环境达到了美化、绿化和净化。

      狠抓垃圾处理 实现长效管理

      为使环境整治形成常态化管理,村屯街路、农户庭院保持常年性干净整洁,永红村结合村规民约,总结出垃圾处理四步走,即户收集、屯集中、村清运、集中埋。

      户收集。农户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可燃烧的垃圾,入农户灶坑烧掉;可腐化的垃圾及牲畜粪便,在自家园子或地头,挖坑填埋进行沤肥;建筑垃圾和园田秸秆自行运送到村设置的垃圾填埋场;将不可燃烧和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用手推车运送到屯设置的垃圾转运池。

    屯集中。每个屯根据屯人口数量,居住面积大小,设置1~2个垃圾转运池。

      村清运。村里配备垃圾清运车,设立专职保洁员,将垃圾转运池里的垃圾统一清运到村设置的垃圾填埋场,做到日产日清。

      集中埋。按照就地就近、方便运输、远离水源地、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建立垃圾填埋场。

      永红村摸索出的这套集建设、日常管理、长效维护为一体的“永红”模式,使全村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永红村已成为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村。永红村负责人说,今后,他们还将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在产业发展、富民强村、乡风文明上探索新路子,力争在建设小康村的道路上成为一面新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