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在白山黑水间耕云播雨
本报记者 王灵玲 通讯员 许乐
日期 : 20150213期号 : 总第3608期
版号 : 07
版名 : 基层·行业
副题 : ——东北区域人影中心护航粮食丰收纪略
作者 : 本报记者 王灵玲 通讯员 许乐
标题 : 在白山黑水间耕云播雨
当东北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喜讯传来之时,“新舟60”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正在进行总体联调和适航取证的最后工作。这架为“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而生的飞机,此前曾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亮相,将主要用于东北地区的人工增雨、大气探测。
2014年,是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初见效益的一年。东北人影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气象局项目实施组,在东北区域春夏季抗旱增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到现在,东北人仍对2014年的大旱之夏记忆犹新。以东北腹地的吉林省为例,7月到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4.6毫米,较常年同期少48%,居51年来历史同期少雨的第一位。而当时正是广袤东北平原上各种农作物需水的关键期,干旱缺水直接影响农作物灌浆和产量,并严重影响到东北三省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面对旱情,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所在地的吉林省气象局,提早制定了详细的抗旱增雨作业方案。从8月13日开始,该中心组织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4架次飞机,与空域、民航等部门协调飞机作业及地面火箭作业保障工作;抢抓每一次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过程,开展了大规模的空地结合、区域联合的人工增雨作业,特别是在最关键阶段连续三次成功实施了区域联合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全面解除了吉林省旱情。
“飞机作业架次最多,飞行时间最长,调集飞机最多,作业区域最广,作业效果最好,对吉林省抗旱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吉林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处这样评价东北区域联合增雨作业。
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王晓辉说:“实践证明,利用‘国家-区域-省’三级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明显提升了多架飞机跨区域联合作业决策指挥的科学性,人工增雨效果非常明显。”
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实践的同时,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还致力于各种基础设施和能力提升建设,开展了高性能增雨飞机建设,两架“新舟60”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即将交付使用;启动了区域飞机作业保障中心建设,由吉林省政府落实了1万平方米飞机作业保障建设用地;完善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业务系统建设,指挥应用系统(软件) 已完成主体功能开发,陆续在东北四省区安装,部分功能在业务中发挥了作用。
此外,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吉林省气象局利用改造完成的云室和相应的检测设备,对我国现用的两种“三七”高炮炮弹碘化银催化剂的成核率进行了统一检测,得出了“三七”炮弹成冰核率及成冰阈温的最新检测结果,为我国开展“三七”高炮人工防雹增雨提供了新的科学用弹指标。(2015年2月13日 七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