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加强气象服务 科学防灾减灾

18.11.2014  15:17
日期 :  20141118
期号 :  3547
版号 :  03
版名 :  专版
作者 :  公主岭市市长 杨洪波
标题 :  加强气象服务 科学防灾减灾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幅员面积41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及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唯一命名的“中国玉米之乡”“中国油豆角之乡”。粮食总产近年来一直稳定在60亿斤左右,占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2010年粮食总产突破60亿斤,位居全国县级首位;2013年,粮食总产6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公主岭市地处素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的松辽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宜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的生长,历史上风调雨顺,旱涝保收,被称为风水宝地。但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公主岭的春季低温春旱、夏季暴雨冰雹、秋季早霜等极端天气过程明显增多,气象灾害呈现突发性强、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提高气象预警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尤为紧迫和重要。

                为切实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提升气象工作的服务能力,多年来,公主岭市始终秉持“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原则强力推进,实施高位运作。2013年,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气象等13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将气象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气象为农服务政府化管理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将气象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经费稳定。同时,强力实施科技开发和科研攻关,积极开展气象预报预警、防汛抗旱、人工增雨防雹、重大气象服务保障等气象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贡献力量。目前,产量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水稻、玉米、蔬菜等产量预报准确率已达95%以上,在抗击特大干旱的过程中,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减少了冰雹灾害。

                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气象工作仍然存在着不足:一是精细化程度不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不够;二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不够;三是气象干预天气的有效性不够。这些问题不是个案,在诸多粮食主产区都具有普遍性,如果解决得好,对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方能未雨绸缪,变害为利,防患于未然。

                一要不断夯实基础,固本强基。要围绕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作物生长发育需求,不断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干旱、低温、冰雹、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通信、效果评估能力为重点,加强人影作业指挥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地面人影作业能力,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要面向需求,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要做好政府决策气象服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和汛期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指挥防灾救灾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要继续做好农业关键时期的气象服务,在春耕、秋收等关键时期,提供专题气象服务产品,提出合理的田间管理建议,为粮食增产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三要强化领导,增加投入。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加大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大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规范完善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气象执法检查力度和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气象法治环境。要加大气象科普宣传,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公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关心支持气象事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4年11月18日 三版专版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