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到长春民航调价 全价1510元调整后1600元

07.01.2015  19:52

近日,根据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相关通知,我国将放开101条短途航线旅客票价,至此,取消政府定价限制、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短途航线增至132条。而对继续保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民航客运票价,改由航空运输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自主制定、调整基准票价。

 

有民航业内人士测算,政策调整后,航线经济舱最高涨幅达到18%,大部分航线的最高销售票价将有8%-12%的上调,受此政策的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经济舱全价票已经全线提升。

 

101条短途航线票价放开

 

对航空公司影响有限

 

近日,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放开部分机票价格。

 

此外,通知将放开了101条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600公里以下短途航线旅客票价。航空公司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等自主确定具体价格水平。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目录,由民航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每年调整、公布。

 

推行市场调节价是2013年民航客运定价改革提出的方向。当年10月民航局和发改委发布文件,允许31条航线开始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不设定价上下限。

 

根据民航局去年发布的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共有2876条定期服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2449条。推算下来,采用市场调节价的132条航线仅仅占到5.3%左右。

 

政府指导价放开

 

由航空公司自主调整

 

通知对继续保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民航客运票价,改由航空公司按国家制定的规则自主制定、调整基准票价。

 

同时,民航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规则”,将境内航线分为普通航线和高原航线。

 

对于政府指导价,通知也给出了新的计算标准:首先将分为普通航线和高原航线(起降机场之一海拔在2000米以上),然后给出了一套全新的计算公式:旅客运输基准票价最高水平=LOG(150,航线距离×0.6)×航线距离×1.1(高原航线为1.3)。这一划分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航高原航线的航空公司。

 

民航局规定,一家航空公司一年内可两次上调基准票价,但一年最多只能调20条航线,每条航线每航季上调幅度不得超过10%。

 

北上广多条航线开始涨价

 

新规发布后,部分航线的票价体系立即出现变化。

 

记者从航空公司获悉,广州有8条航线取消定价限制,而这8条航线经济舱全价票从1月1日起开始上涨10%。

 

京沪航线单程经济舱全价票为1130元,4日该航线同舱位全价票已升至1240元。而1月13日东航的MU5137航班,“超值头等舱”票价为1130元,比同班次经济舱全价票还低110元。

 

记者拿到的一份来自深航公布的运价调整汇总表就显示,近期一些航线的全价票已经悄然上调约10%。比如广州到海口调整前的全价700元,调整后770元,涨幅10%,无锡到长春调整前的全价1510元,调整后1600元,涨幅6%。

 

短途旅客将面对机票小涨

 

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确定了航空公司境内航线票价的基准价为平均每客公里0.75元,并规定“票价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基准价的25%”。

 

按此规则,境内航线的基准票价最高为每客/公里0.9375元。航空公司根据航线距离,发布不同航线的票价,上浮最多25%,下浮最多45%。

 

而按照刚公布的计算公式,由于各个航线距离不同,价格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国航西南公司营销中心人士按照新的计算公式对900到3000公里的航线的政府指导价进行了计算,发现相比2004年标准,新的政府指导价下越短的航线上涨幅度越大,900公里的航线票价可上浮18%,但越长的航线增幅则非常有限,3000公里及以上的航线按照新的计算方法反而机票价格还会降低。

 

根据民航局的数据,去年前10个月中国国内航线旅客的平均航段距离是1378公里。按照新的计算办法,国内航班大部分机票的价格理论上都可以上涨,幅度应该在8%-12%之间。

 

但由于通知设置了上浮比例限制和航空公司调价的次数和频率限制,预计机票价格上涨的范围也会非常有限。

 

淡旺季票价起伏是正常现象

 

参与航空运价政策研究的民航大学教授李晓津6日表示,票价放开后,特别是在新增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平行线路上,高铁、动车、高速公路客运与民航形成替代竞争,调整后将不会出现票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而从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反映出来的信息看,民航机票价格将普涨10%左右。

 

对此,李晓津表示,对于放开航线,淡旺季票价出现起伏是正常的;对于政府指导价航线票价上下波动也是在基准票价定价规则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目前,不同航线仍有不同折扣,不会增加消费者出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