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求职路上的困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春的高校毕业生“金三银四”求职季进入关键阶段,不少应往届毕业生已经签订了工作意向或是走向了工作岗位,但还有部分学子仍奔波在求职的路上。在近年的大学生求职大军中,记者注意到,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有些大学生选择先在多处实习以增长才干,并不急于就业;有些大学生则持观望态度,等着家里安排或是等待工作机会;还有一些大学生干脆选择毕业后先去开拓眼界再找工作;更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没有生活压力所以不急于工作,也不想马上工作,于是选择复习考研、开微店等来逃避求职和工作……这些现象被统称为“慢就业”。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部分选择“慢就业”的大学生。
临近毕业,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刘萌却仍不紧不慢地参加招聘会,偶尔淡定地投个简历,收到面试通知就挑拣着去看看,她说去招聘会主要是陪同学,自己就是“打酱油”的。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不着急找工作”的时候,刘萌回答说,因为她还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工作。
“我从上大四就已经在多家单位实习过了,像大酒店、商场、银行、广告公司、网络公司等都去过,但我经历越多,越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实用,还是要从头学起,靠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刘萌坦言,她并不急于找一份稳定工作。虽然即将面临毕业,但她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还不是很清晰,于是想通过在各单位实习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同时增长才干、丰富职场知识。
像她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希望通过实习来寻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自我调节、寻找目标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就业态度。前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的王泽东一毕业就进了一家企业实习,一年半的时间换了四五个实习的企业,都是干够了实习期就走。他说自己是有目的的换单位,从刚毕业进国企,到后来去私企、合资企业等,每个实习单位的性质不同,工作起来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同,通过实习中的实践感受,他最终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工作规划,选定了一家私企。“因为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私企的制度更灵活,对年轻人的接纳更强,我在这样的单位里可以如鱼得水,干得更快乐。”王泽东说,现在像他一样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跟以往不同,90后的大学生因为大多经济上没有太大压力,观念上更自主,向往自由,求职就业更洒脱,“找个铁饭碗”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大的份量。不过王泽东也说,因为新潮的观念和个性的张扬,跳槽率高成了90后职场的特点。“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像我一样‘慢就业’的大学生的必需品。因为如果不是有确切目标的话,经常性换工作会给大学生求职者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换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因多次实习没有心仪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引发对工作的排斥等问题。”
大学毕业后给自己放个假,这两年来成为年轻人的新风尚。大学毕业时间自由,人也不受课业约束,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一次难忘的毕业旅行。“至于工作,等游玩回来再找也不迟。”正在和室友筹划毕业旅行的李安说。李安是吉林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从初中、高中到大学这几年一直课业繁重,没法抽身旅行。“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途中的见闻一方面是增长阅历,另一方面又能增长见识。毕业后直接就开始工作恐怕就更不能有大把时间用来旅行了,于是我们几个同学商议毕业后来一次旅游,看遍各处风景再去工作。”记者询问李安:“想要增长见识固然是好,但游玩一番过后工作机会还会有那么多吗?如果真的因为一时的放松而错过了合适的工作是否得不偿失呢?”李安坦言,他们确实有过这样的顾虑,也考虑过这样的情况发生。“不过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只要有网络,在手机上也一样能关注工作机会。再说了,就算真错过了好机会,我们还年轻,以后还会有更多时间工作,生活没必要这么赶。”
对于社会上关于“慢就业”是啃老的说法,李安并不认同。“毕业后立刻就业是老观念了。虽然学校、家长从小到大都这么灌输给我们,但谁说我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走另外一条路?”他说,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可能需要尽快工作养家糊口。不过他们这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压力不那么大,再加上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更开放和活跃,更有自己的主见,大部分人对未来发展都有着切合实际的、理性的考虑,并不盲从家人的安排,也不太能接受一成不变、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慢就业”现象不仅表现为因为主客观原因延迟就业,逃避求职就业也是部分大学生“慢就业”的特点之一。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后,刘金伟屡屡碰壁,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这对刚毕业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他干脆放弃自己找工作的念头,改靠父母帮忙安排,最终进了一家企业工作。刘金伟告诉记者,身边有他这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其中一部分还有父母的支持,就像以前安排孩子求学一样,家长继续操心安排他们的工作,务必要帮他们找到一个家长眼中的好工作。针对大学生求职“慢就业”现象,从事多年辅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赵军认为,如今90后大学生求职方式和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更加广泛,对待找工作的态度会更随性一些,他们心目中好工作的标准已与以前不同,他们更注重工作是否快乐、舒心。现在很多时候不是大学生挑剔工作,而是一些家长对90后就业观念不认同,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择业,这种做法其实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以后职场的长远竞争力有着不太积极的影响。大学生们应该与父母长辈对就业想法进行沟通,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摆正心态完成就业。
记者 马贺 实习生 郭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