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多款手机预装软件偷跑流量 苹果最多

06.07.2015  10:19

7月1日,由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消保委)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广东欧珀(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消保委是通过一次对比试验得出这一结论,这次试验是怎么做到的?又得出了哪些详细结论?一起来看调查。

 

对比试验一:手机流量

 

品牌智能手机竟会“偷跑”流量

 

10款手机里9款让人不“省心

 

上海消保委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消保委从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这10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

 

在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在运营商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检测人员在对这10款手机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竟然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索尼、华为、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B、1037KB、589KB、4281KB。

 

而在这10款手机里,“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流量。

 

对比试验二:手机容量

 

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差异

 

索尼8G容量手机仅有4.26G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次上海消保委组织的智能手机对比试验,发现的另一问题是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非常普遍。

 

业内人士介绍,对于手机容量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在产品外包装或者广告中宣称的容量,即为标称存储容量;另两种为消费者只能在手机系统设置中查看到的实际存储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储容量。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次对比试验用的20款手机,商家标称容量普遍高出消费者实际可用容量。

 

一款用于实验的小米手机,标称容量为8G,但消费者的可用容量仅有4.82G,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60%。

 

而另一款同样标注容量为8G的索尼手机,实际可用容量仅有4.26G,仅为标称容量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