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冬天

13.02.2015  09:09

      年根底下,农民们都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记者走进农家,看到的是一幅幅致富奔小康的火热场面,收入眼底的是一幕幕欢乐庆丰收的喜庆镜头。

      田园雅兴:绽放在村头的诗情

      “小院堆成金玉垛,心窃喜,鼓包囊。鸡鸣报晓露霞光,宰肥羊,唤新郎。菊绽东篱,今日定呈祥。摆宴搭棚宾客至,千盏酒,祝情长。”2月7日,骤然降温。伊通县伊通镇农民商万有家里热气腾腾,格外热闹,一场诗友会正在进行……

      “依山傍水小楼新,油路宽平铺进村。雨顺风调年景好,农民富裕谢党恩。”商万有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喝了一口,略作思索,现场作了一首。

      一阵掌声之后,王力田的作品“出炉”了:“山村腊月绽梅香,科技争春引凤凰。致富门庭唱新曲,农闲老汉读书忙。

      村民老刘往火炕中间挪了挪,喝了口热茶说:“行啊,都是文化人儿,一会叫嫂子上杯酒,我也来首打油诗……”屋子里一片笑声。

      商万有是种植百合的大户,因为喜爱诗歌,就组织这些志同道合的老哥们儿办了一个诗社。商万有说,以前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将,现在有诗社了,一有空儿,大家就张罗着作首诗乐呵乐呵。这几年农村政策好,农村的变化太大了,村里的物质条件、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变化。

      2014年9月,为了反映农村的新变化,商万有和诗社的诗友们以歌颂家乡、歌颂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合出了一本诗集《乡韵》。

      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我省实施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启动了10个整体推进县,建设了2400个示范村,伊通镇的建国村、五四村、庆德村等都是示范村。农村生产发展了,生活也宽裕了许多,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这几年农村的变化特别大,喜欢诗词的村民也渐渐多了,我们诗词协会经常搞这方面的培训。去年12月30日,我们还去大孤山镇刘家村办了一个公益的学习班,20多位村民来学写诗呢。”商万有说。

      “写几首诗算啥,我们还自己作词作曲,编了一首歌呢。老万,你把咱们那首《歌唱伊通新农村》唱给大家听听。”老刘说着,自己先高声唱起来:“美丽的村庄花园一样,引来城里人羡慕的目光……

      指尖风情:“溜达鸡”迷上做电商

      这个冬天,是杨兴武最忙的一个冬天。

      2月7日一大早,伊通县营城子镇的老李、爱民乡的老赵就推开了杨兴武家的门。“我已经跟孵鸡雏的人说好了,今年因为用量大,所以手工费只收一块五一个。”老李抄起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今早又接了3个订货的电话,对方一张嘴就要1000只溜达鸡,咱们3家凑,也凑不上这个数啊!可惜这个大客户了。”老赵皱着眉头说,自从咱们的溜达鸡上了“指尖上的财富”电商平台后,订货的人多了,但咱们手里没货是个大问题。

      记者进门时,3个人正唠得热火朝天。杨兴武打开电脑,点开“指尖上的财富”电商平台,小笨鸡的图片、简介、电话等就跳出页面。“我也是刚学的,白天干活,晚上晚睡一会儿学习电商平台知识,我感觉这个太厉害了,坐在家里就能卖货。这个学好了,将来能挣大钱。”杨兴武说。

      杨兴武是伊通县大孤山镇大榆树村村民,近几年,每年都养1000只溜达鸡。今年1月25日,伊通县委、县政府开启绿色农产品推介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指尖上的财富”电商平台。第二天,杨兴武就接到了订单电话。

      “网上来的订单还不小呢,有的订50只,有的一下订200只。”老李说。2014年末,3个人开始发动更多的村民,成立一个50多人的养殖合作社,一起养殖溜达鸡。1月28日,他们正式拿到了“连丰润泽”合作社的执照。

      杨兴武说,这个冬天,他和老李、老赵都在增加养殖数量,争取3家都达到10000只,并且他们正在和长春一家企业谈合作,给每只鸡打上“耳标”,在网上可以直接看到鸡饲养、生长情况。“这个冬天,我们得把关于电商平台的一些基本操作都学会,一是会买会卖,二是研究如何让这些小鸡在电商平台卖得更好……

      温室春光:养花老哥们抱团闯市场

      在伊通镇建国村找到李瑞杰时,他正在温室大棚里给君子兰喷水。外面天寒地冻,大棚里君子兰傲然怒放,花蕾挺立在一层层的兰叶间,像骄傲的公主亭亭玉立,又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帅霸气十足。置身花海,已忘却季节。“快进来,杭州花卉市场要货急,我就只能在这花棚里招待你们了。这手里的活不敢停啊。”李瑞杰喷完水,就把挑选好的君子兰一盆盆倒出来,把泥土去掉,装进包装箱。“杭州今天又订了260株,装好箱就给他们空运过去,3个小时后,就能送到花卉市场。”李瑞杰说,这个季节是君子兰卖得最贵最好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早上8点钟他就要来烧炉子、卷棉被,观察君子兰是不是需要喷水。如果有订花的,这一天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李瑞杰家有6栋大棚,每栋大棚平均养君子兰1万多株,一株4年到5年生的君子兰能卖到80元左右。他从2001年开始养君子兰,到2008年联合9个村民成立合作社。目前,他的合作社已经有30多人,共经营36栋温室大棚。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集体定期到外地学习。“我们统一采购以后成本能降低30%左右,而统一销售后,我们也提高了市场谈判的地位和成交几率,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的难度。”李瑞杰说,等过了年前最忙的时段,30户社员每家要出一名代表,组团到外地学习经验。“对我们来说,学习非常重要,不能闭着眼睛在家养花,得知道市场上有什么新品种,什么品种卖得好。学习国家政策也十分重要,前几天镇里组织学习,我们每户都去人了。”李瑞杰说。

      这个欢腾的冬日里,冰封的黑土地正在沉睡中酝酿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