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泥土和云端间的桥

31.05.2016  22:12

  ——读张景东散文集《指尖的花朵

  一气呵成,沉入其中,读完景东兄的散文集《指尖的花朵》,既兴奋,又有一种低沉、伤感的情绪。这些篇幅大多千字的小散文,却发出燧石的光芒,那些被时间遮蔽的、随风而逝的记忆,被作者敏感的心灵一一捡拾。我仿佛和作者一起趟过岁月之河,重温了一次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

  散文不外乎写人、景和情,景东的文字简白如素,却也明艳动人。景东本身是很好的诗人,有很好的文字功夫。他很聪明地给许多文章起了很诗意的标题,像《天上有双月亮的眼》、《肩膀上的红蜻蜓》、《背包捡诗》等,让你看了喜欢,有阅读的冲动。我省著名评论家桑永海老师也说过:“散文写景很难。”我很不喜欢有的作家炫文字,通篇写景,看似极美,其实是文字游戏,看后什么也记不住。景东的写景散文总是恰到好处,夹叙夹议,妥帖舒适。他写《紫色丁香》如同写人,那种高洁的风骨也是作者向往的境界。《草原踏歌》开篇就是作者的一首诗,接着他写“一阵紧似一阵的流行风将我刮进美丽的草原,我要把草原的美丽打包成一首自由诗带回家里”,读着感觉唇齿留香,韵味无穷。

  景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勤于写作。他出生在永吉县杨木乡的一个小村庄,在缸窑镇完成中小学学业。“瓷都”精致温婉的民风,亮子河的浩荡清澈给了他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小小年纪的他就成为缸窑镇《瓷城》文学社的骨干。他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一个饥馑的年代,他家有姐妹7人,童年的艰苦可见一斑,但他记得更多的是情。他写了有文人风骨的父亲,慈爱、辛苦、早逝的母亲,挚爱的兄姐,给他极大帮助的恩师,童年的朋友,还有一个喜爱他文章的老人……他写岳父舍不得手机话费的那种节俭,写母亲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医院治病,却怕费钱,紧紧抓住门框,写和心仪的异性接触时的那种欣喜和理性,写对女儿的教育,万般慈爱,真诚感人。我很喜欢《姐姐的红头巾》,正值妙龄的姐姐用勤工俭学挣的钱买了一条“奢侈”的红头巾,却被幼小的弟弟据为己有,还无意中烧坏了它……结婚时,她终于围上了一条一模一样的红头巾,在冬天的白雪上飞舞……文笔收敛,却真情尽显。

  文学就是人学,讲究以情动人。景东写情是一种情怀,一个没有情怀的人是没有远方的。文字里不经意的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他对故乡、朋友、亲人、工作单位的爱。他写母亲时那种从心底里发出的爱和对悲伤的节制;他对社会上不公平现象的冲冠一怒,书生报国,一腔热血,一纸笔墨;他还写了对动物的爱,他花费不少篇幅写对小动物,特别是对狗的珍爱和怜惜。他体现最多的还是对文学的爱,这个情缘恐怕他一生也走不出。但他明白生存是第一位的,要用文字的美丽折射出生活的璀璨,而不是用文字打扮苍白的日子,尤其是他绝不会以自己的爱好拉着所爱的人过苦行僧般的生活。生活中的景东充满情趣,酷爱健身旅行,特别喜欢与股市里多彩的k线交织思想。在股市沉浮里,不知他收获如何,但聪明钻研如他,一定会有番别样的收益和领悟!

  关于这本散文集和景东为文为人,我说了很多,他在吉林文坛堪称夙将和多面手,但始终不温不火。这与他身处县城,缺少推介,和他谦逊的个性,都不无关系。直到去年我的一篇《吉林文坛的“永吉三杰”》,才让许多人,特别是身边的同志,了解了景东写作的分量和潜力。我相信读过这本散文集,被它独有的情怀、旋律、色彩和光芒打动,你就会更了解一个写作者真诚的灵魂。

  在梦想的天空和坚实的大地上,在泥土与云端间,景东是一个耕耘者,更是行动者。读好书,如品盛宴,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不觉中,天已明,风光无限。作者/朱盾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