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有林场:蛟河林业为何没有富余职工

25.08.2015  12:47

  不仅自身没有富余职工,而且还吸纳了大量社会人员就业,这在吉林省林业系统中是独一例。”8月21日,吉林省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才国斌对记者说。

  才国斌说的是有着19个国有林场、一度有60%职工下岗的蛟河市林业局。

  当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蛟河爱林林场和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看到,几个林场职工正在松花湖里捕鱼,沿岸的大小餐馆食客众多,生意红火。在森林公园,许多游客自驾车来此游玩。

  “这几年,我们把推向社会的2000多名职工全部招回安置,并吸纳了5000多名社会人员就业。每年各种产业的利润总额有1亿多元。”蛟河市林业局局长张效仲对记者说。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的松花湖畔。张效仲介绍,与吉林省国有林场发展历程相同,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国家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林业采伐指标逐年减少,收入逐年下降。“最早每年有20多万立方米的采伐指标,之后便逐步减少,现在只有6、7万立方米的采伐指标了。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蛟河林业陷入严重的“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困境,60%职工下岗,负债高达1.8亿元。

  张效仲还记得当时最困难的情景:林场动员职工们回家“待岗”,有身份无工资,自寻出路。“记得我当时走在蛟河的街道上,看到许多老伙计要么蹬三轮,要么拿着大板锹等活干,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蛟河有景色秀美的松花湖和有着“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美誉的拉法山,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张效仲说,只要变换思路,就有活路。一个以旅游开发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安置林业富余职工、发挥比较优势、调整蛟河林业经济结构的方案开始实施。

  张效仲介绍,从2000年开始,林业局以职工集资赎买方式收回个人及乡镇村景区经营权。2005年,由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牵头,19个国有场圃和3519名林场职工以自然人身份自愿加盟,联合发起成立了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397万元,其中国有股4330万元,职工个人股6067万元。

  数据显示,2014年,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由于森林公园旅游的带动,蛟河市2014年共计接待游客5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8亿元。

  多元化经营是这家公司的一大特色。蛟河市林业局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先后组建了13家下属企业,经营范围涉及矿业开发、机械加工、房地产、商贸等多个领域,业务辐射到青岛、北京、哈尔滨和长春等地。2014年,股份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52亿元;国有林场及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9.6亿元,利润1.2亿元;国有林场在岗人员年均工资达到30164元。

  林场职工刘文和,之前在林场每月只能领到400元生活费,生活状况十分困难。2009年,刘文和到天林石材公司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多收入近3万元。

  张效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森华木业利润有1000多万元,旅游公司利润有1000多万元,石材开采加工收入有2700多万元。“这些年房地产市场不好,但我们每年这块收入都有固定回报,年收入有6200多万元。我们参股不经营,房地产已经做到了吉林、长春和青岛等地。

  依托松花湖的自然资源,爱林林场与职工共同投入310万元,承包了松花湖3000亩水域,拦江养鱼,年产值达到200余万元,不仅安置了50名职工在渔场工作,也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就业门路,实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渔港年收入210万元,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

  森华木业分公司安置林业富余职工、家属及子女700名,吸纳社会用工130名。蛟河市天林石材有限公司拥有四座矿山和三个板材加工厂,现年开采量20万立方米,年板材加工量160万平方米,是东北花岗岩产量最大的石材开采加工企业之一,安排了200多名林业家属、子女就业。

 

  

  松花湖已经沿岸已经成为旅游热点。摄影/章轲

  

  蛟河市爱林林场职工们正在松花湖里捕鱼。摄影/章轲

  

  蛟河市爱林林场职工们正在松花湖里捕鱼。摄影/章轲

  

  蛟河市森华木业的木质产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摄影/章轲

  

  蛟河市森华木业的员工正在检查木质窗产品。摄影/章轲

  

  蛟河市森华木业的员工正在检查木质窗产品。摄影/章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