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宁江区:精心打造城市“大菜园”

25.03.2016  06:06

  宁江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松嫩两江水系的日夜滋养让这片土地成为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产地。一条面积7000余亩的绿色长廊在这里绵延伸展,每年为市民供给着近25万吨新鲜蔬菜。它更是一条四季常青的经济带,每年为宁江菜农带来人均1.5万元的纯收入。

  多年来,宁江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精心打造城市“大菜园”,不断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品牌农业的新路。

  生态惠农积蓄创新力

  “示范园区并不仅仅是做给农民看,更要带着农民干,让农民增收。”大洼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说,眼下,正是棚菜生产的育苗期,在大洼镇民乐村蔬菜示范园区里,一派繁忙景象,棚菜育苗有序进行。

  “我们这的人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但摸不清市场门道。前几年,听说种小柿子值钱,大家都去种,结果丰年产量高,收入却上不去。”张志峰说,“现在,我们种的柿子可大不一样。”他所说的就是“珍贵”牌高糖水果番茄,这是民乐农工商总公司与吉林农大合作培育试种的新品种,一粒种子就卖到两元钱。由于主打“科技、绿色、有机”牌,产品未上市,就已被预订一空。

  以前种菜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种植,菜难卖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种菜,蔬菜上市后成了抢手货。民乐村是宁江棚菜发展的“排头兵”,这里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绿色、有机”带来的甜头,他们也把致富的真经传给了同在土地上耕耘的农民兄弟。目前,宁江区重点创建了18个国家蔬菜标准园,棚室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园区有15个,蔬菜合作社发展到20余家。优质、安全的蔬菜充实了市民的“菜篮子”,成功打入了哈尔滨等外埠市场。

  品牌富农凝聚影响力

  登录网上商城,搜索“风华富硒大米”“扶余老醋”等品牌,便可足不出户就买到宁江的农产品。按照“互联网+”模式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宁江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生态环境资源,瞄准市场而开拓的一条新的销售渠道。目前,全区共有5 家农业企业、5家农产品商店、5家专业合作社开办了网店,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

      市场是渠道,品牌是真经。长期以来,宁江区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抓手,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产品优势向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的良性转化。市委常委、宁江区委书记施大宁说:“品牌农产品代表着宁江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未来,因此,做好品牌农产品开发这篇大文章,至关重要,今后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立足现有基础,科学预测走势,整合品牌资源,追求高、精、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抢占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农业的高效益。

  目前,宁江区以松粮集团宁江分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大米、小米、面粉、调味品、酒类、瓜菜六大品牌系列,天天乐谷物有限公司的“哈达山”牌白酒被认定为松原市市酒,公司的“双隆”牌富硒钙大米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在第六届长博会上成为畅销产品。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善友牌”香瓜,今年落实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辐射11个行政村,带动农户1900余户。

  产业兴农提升竞争力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善友镇林家村王贤大姐家的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满棚的草莓让人垂涎。她说:“都说‘采摘园’挣钱,今年种了一栋(大棚)草莓,也想试试看。”“善友香瓜”久负盛名,王大姐尝到了“香瓜香”,却时刻不忘寻找新的致富路。

  对于这样的新型农民,“种地”已经不能描述他们的职业,“经营”才是他们获得效益的途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大大满足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这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在捕捉信息、协调生产和连接市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增强了普通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农民认识水平的提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宁江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迅速成长,面向市场需求,玉米、水稻、蔬菜、食用菌、畜禽等产业不断向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全区基本形成了以特种经济作物、土地规模经营、棚膜蔬菜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合作经营体系。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拉长、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在宁江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传统农业正实现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历史嬗变。一张张宁江农产品的“名片”大放异彩,带有“宁江”字样的农产品品牌花开满园,馥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