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四棚乡发展小记

08.02.2017  10:11

  “没有党的关心,我老汉这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没有组织部干部的关怀,我哪能穿得上这么好的衣服。”……说起现在的生活,家住通化县四棚乡砬子沟村的村民毛甲成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毛甲成老人有51年党龄,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复员后一直在家务农。以前居住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墙壁多处出现裂缝,屋内漏水严重、阴暗潮湿,早已成为危房。但老人年迈体弱、长年吃药,生活困难,建新房成了毛甲成的一块心病。2016年年初,砬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在走访中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积极协调资金,历时2个月,为毛甲成家建成了新房。

  住进新房让毛甲成老人感动不已。提起村里的变化,毛甲成也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感慨。他说:“以前,村里路况差,要是下场大雨,村里至少一个星期都泥泞难走。最让大伙儿苦恼的是,废水沟一到夏季臭气熏天,蝇虫泛滥,为这事儿,村民没少跟村干部发牢骚。如今,村里有了统一的围墙,安装了路灯,村部广场路面也平整了,废水沟规划改造成了休闲广场,不仅生活环境改善了,休闲娱乐也有了好去处,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俺们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砬子沟村不仅环境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2017年,包保单位市委组织部从砬子沟村丰富的粮食产量寻找突破口,确定了发展粮油加工和贝母种植2项集体经济项目,贫困户以劳动力和土地入股,并参与经营,以集体带动贫困村民致富的模式,逐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市委组织部先后投资41.5万元,帮助砬子沟村发展贝母17亩,为砬子沟村建设粮油加工厂和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并购进自动榨滤一体榨油机和豆粕粉碎机,既可以加工大豆生产豆油,又能加工玉米生产玉米粉等,每年可获利近7万元,33名贫困群众可通过此项目实现脱贫。

  四棚乡党委积极与各帮扶单位联系,在确定项目、扶持项目、发展项目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确保项目认准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依托产业发展吸收转化贫困户,引导全乡各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增强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更多地转化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1.25万亩,完成了以贝母为主的中药材、食用菌、订单玉米及订单水稻种植、棚膜经济和林蛙、生猪、肉牛、家禽养殖等农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农户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该乡以村集体经济为龙头,带动贫困户111户发展特色产业。在砬子沟、车岭背、华鲜等村建立的贝母种植基地,已经喜获丰收。

  如今,走进四棚乡,眼前呈现的是,初具规模的农村特色产业园区,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道路平坦,路灯明亮;休闲广场上,妇女们伴随着歌曲跳着热情的广场舞,孩子们嬉笑玩耍……处处散发着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农村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