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外打场村内美

07.12.2015  13:14

      未进村,远远就听到马达的轰鸣声,走近一看,才发现是村民正在村外的大地里打稻子。近日,记者来到磐石市松山镇安山村,发现这里以往冬季各家房前屋后堆满的柴草垛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庭院;以前路上、院里铺满的厚厚废弃稻草和灰尘也没有了,有的只是孩童玩耍的身影和嬉戏的笑声。

      这一系列的变化得益于松山镇近几年来大力推行的村外统一打场模式。

      据了解,每年11月左右都是农村水稻脱粒的高峰期,也是农村最尘土飞扬的时候,稻草垛堆满各家各户,严重影响着农户的生活环境,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松山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创新举措,在全镇10个村全部推行水稻脱粒不入村,统一在村外打场的新模式。

      松山镇首先着力做好宣传引导、组织协调、保障服务等工作。他们组织包村工作组和林政组入户走访,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将村外打场纳入新的村规民约,并发放倡议书,利用广播喇叭等形式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知晓、户户参与。

      包村工作组会同村上在村屯周边选定2—4个统一打场地块,以满足水稻脱粒高峰时段群众实际需求。各村屯全部实行划片联动、统一脱粒、就近打场的模式,以10—30户为一组,将屯内划片,确定时间后,统一到屯外的打场地块脱粒。镇政府对各村屯水稻脱粒机保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各村实际需求,统一调配水稻脱粒机,确保每个村屯统一打场时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同时,松山镇积极搭建域内稻草供求信息服务平台,各村屯统一打场后,组织协调稻草收购商直接到打场地块收购稻草,水稻脱粒后,稻草不入户直接出售,废弃的水稻秸秆由镇里用垃圾转运车辆统一运送到各村填埋场掩埋。

      松山镇稻草、玉米秸秆不进村、不入户的做法,使得农民环保责任意识大大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村民高兴地说,村里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