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5周年# “农民教授”李保国身上的三种情结

14.06.2016  19:41
#建党95周年# “农民教授”李保国身上的三种情结 - 松花江网
来源: upload.71.cn

  编者按:走过多少风,走过多少雨,您把我们带进了新世纪;您用多少爱,您用多少情,您带领我们走在和谐的春天里。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宣讲家网开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根本保障”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诚邀广大网友共同参与。之后我们将持续选登#建党95周年#文章、诗词、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优秀作品,敬请关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巍巍太行,呜咽声声;辽阔燕山,悲戚阵阵。被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农民教授”的李保国同志在今年4月走完了他最后一程。年仅58岁的他,还来不及再看一眼那漫山遍野的核桃林,看一眼和他一起把荒山秃岭变成金山银山的农民朋友,看一眼太行山上和他一起实验的学生……就走了。毫无疑问,他是践行“两学一做”的模范,是党员干部的榜样。他是责任担当、忠诚事业、言传身教的典范,这些也必将指引后人前行……

  责任担当,让生命散发光辉。在这个世界上,责任心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拥有责任心,就拥有了敢于担当的勇气。李保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拥有一颗崇高的责任心和一份敢于担当的勇气。“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看到山区农民过苦日子,心里难受。我见不得老百姓穷。”这是经常挂在“农民教授”嘴边上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誓言、责任和担当,一心为民,不忘初心。

  忠诚事业,让农技大放异彩。李保国曾说“太行山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纵观他短暂一生,始终把自身的事业看得重如泰山。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把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作为事业的重要一环。他用“农技”这把锋刃的利器,刺向了山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他用自己在农业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实践经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扶贫攻坚“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性问题,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推广实用技术36项,累计带动贫困山区增收58.5亿元、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

  

  

  李保国在为农民讲解科技知识

  言传身教,让“火种”散播大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农民教授”,他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他将课堂开进山间地头,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及实践经验。他将科研、农技的“火种”播撒到农民心中,他致力于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斯人虽已逝,但“太行新愚公”的精神“火种”不会就此消失,对党忠诚、质朴情怀、扎实苦干的火种,必将“星星燎原”!

  “农民教授”虽然走了,但他却将“太行新愚公”的精神刻在了太行山上、印在了老百姓心中,他责任担当、忠诚事业、言传身教的情结也必将成为精神坐标,不断激励和鞭策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百姓,服务百姓!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