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双辽市辽东街勃山村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记事

21.07.2016  11:11

      几年来,双辽市辽东街道勃山村党总支致力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党组织的功能转变拓延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度,勃山村集体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00万元,积累资金20万元,收入资金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万元。2016年被四平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狠抓队伍培育 促服务能力提升

      党总支注重在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村“两委”成员分工和职责明确,相互团结协作,村内重大事项集体研究讨论,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促进了民主监督。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加强宗旨教育,使他们内心深处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信念,提升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成立了以全体党员为主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自愿团”,经常组织清垃圾、除草、扫雪等义务劳动和邻里帮扶。开展无职党员承诺践诺活动,选派了20名无职党员承担起村里的卫生、绿化、治安、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责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王平是科技种田能手,他主动分析市场、研究技术,带头创办了甜瓜合作社,统一购种、统一购肥、统一销售。为了改变种植玉米效益低的现状,今年他又带动20多户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高粱30多公顷,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狠抓硬件保障 促服务基础支撑

      在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干部和党员发挥了重要的先锋和表率作用。2010年,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勃山村党总支带领全体村民共建新农村,先后投资600多万元,为村民修了9.8公里水泥路,栽植绿化树木近万株、花卉3万余株,村外建大型垃圾场一个,设专职保洁员3名,实现了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2013年勃山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2015年,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勃山村在全市率先修建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和医疗计生中心、纠纷调解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文娱活动中心、多功能会议中心,添置了电脑、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使群众到村里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了,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村部门前占地3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是村民休闲、健身、开展各项文娱活动的好地方,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

      狠抓制度管理 促服务方式转变

      党支部狠抓制度建设,倡导 “阳光”下办事、心贴心服务、面对面交流的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暖心惠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赢得群众信任。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村干部联系方式等内容向农民群众公开,建立村民联系卡,方便村民随时联络和咨询,建立村民申请办理事项有登记、办理结果有记录、满意程度有评价工作制度。开展“代办式”、“领办式”和“预约式”服务,有些村民不清楚办事流程,有些业务需要到街道和市里相关部门去办理,村干部就会主动承担这些“跑腿”的工作,避免了老百姓走“冤枉路”,让老百姓既省力又省心。同时,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度,让群众能随时找到干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待群众办事。实行网格化服务,以自然屯为单位划分成5个网格,村“两委”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网格,担任网格长,同时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为网格监督员,建立了“面对面接待室”,直接听取群众的反映和诉求,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要求,做到民意畅通、政令通达。2015年,街、村两级干部共接受群众来访920余人次,解决问题680个,办结率达到99%。为了使党组织服务群众更便捷有效,村党总支建立了“三农红e邮”站点,不仅帮助群众实现网络购物,还提供电费、通信费、车票、邮寄包裹等多种邮政服务,改变了农村传统购物方式 ,使“互联网+”真正走进了广大农户,实现了“互联网+”与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