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队伍建设推动载体创新增强服务实力 通化市开拓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

15.09.2015  17:33

      日前,由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在吉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开班。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农村创业党员、大学生创业群体、组织系统干部等31位学员,在电商发展、平台建设、基础操作、站内营销、客户关系以及团队管理六个方面受到了10天的系统培训。这是我市以信息化为突破,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围绕“夯实基础抓全面、围绕重点求突破、创新模式树品牌”的工作思路,从强化队伍建设,推动载体创新、增强服务实力入手,不断开拓基层党建新模式。

      以链条式培养为主线,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推进村书记队伍建设,通过本乡本土选、以强扶弱带、上级择优派等措施选优配强村书记队伍,开拓了从机关选派离退休乡局级领导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做法;推行了以“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制度、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制度”和“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为内容的“3+1”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逐级分批开展了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并拓展了信访维稳、创业知识以及实践锻炼等新内容;建强后备力量,通过安排后备干部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中心工作等形式跟班学习锻炼。目前,全市村书记平均年龄49.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3%,“项目支书”比例达91%,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规范化服务为重点,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场所建设,通过财政拨、项目投、部门帮、党费补、乡村筹“五种渠道”投入资金4818万元,完成社区式村部改造升级598个,占拟改造总数的91%,预计年底实现96%,超过省定目标20个百分点以上。依托村部成立农民学校、困难群众帮扶中心、村史党史教育中心等,开拓党建与邮政业务叠加的综合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形式,开展预约上门、全程代办、职能下沉、陪同领办等形式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截至目前,全市村级组织依托村级便民服务平台,累计为农民提供服务1.8万余次,办理各类事项1.4万余件,初步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屯、大事干部上门”,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以晋位式发展为路径,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实施晋位攻坚、实力倍增、服务提升“三个计划”,通过领导包保、部门帮扶、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建、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强弱联合抱团发展等措施,为推动精准扶贫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力争到年底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村的比例达55%左右。

      以信息化党建为突破,开启农村党建新模式。按照“互联网+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站,既帮助群众代购生活物品、农机具、车(机)票以及代缴话(电)费,为群众提供更多的购物选择,节省生活开支,又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村民及时发布本地产品信息和掌握国际、国内市场的实时供求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