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监狱内拍出微电影

13.11.2014  11:53

本网讯 近日,历时3个月的拍摄,一部名为《浮华背后》的微电影在吉林省女子监狱杀青了。剧组的演员、导演、摄像、灯光、道具等9名成员并非专业出身,而是监狱的服刑人员。

80后白领女犯就是主人公原型

微电影《浮华背后》是在监狱民警的指导下,服刑人员自主完成的微电影,时长35分钟,服刑人员演员6名,民警演员1名,拍摄人员1名,导演1名。该部电影以现在狱中服刑的典型案例为原型,以其亲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刚刚踏入社会时,在强烈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作用下,无视法律的存在,侵占公司的钱财而锒铛入狱,在监狱警官以及家人不离不弃的帮助下,悔过自新、重塑新生的故事。

这部影片在狱内播出后,受到了服刑人员观众的热烈好评。昨日,走进剧组的拍摄场地,记者感受到这部拍摄于监狱的微电影的独特内涵,作为摄像师兼制作人的服刑人员、80后的李丽(化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那年,27岁李丽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和能力,从几百名的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顺利地成了外企单位一名会计,或许是年轻气盛,当进入白领的生活中,她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又有些地方存在落差,为了寻找捷径,她由于职务侵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监狱的日子里,民警的教导和关怀,让她走出了阴霾,重获新生,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经历竟然被改编拍成了微电影,以警示众人,她觉得很有意义。

服装道具全是违禁物品 拍摄过程困难重重

在普通人身上,拍摄一部微电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拍摄所用的道具,衣服、手机、钱包、现金在监狱里都是违禁物品。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期间着装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允许穿着便服。电影里面角色需要穿着和其身份相配的服装,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违禁物品。

为了保证电影的顺利拍摄,剧组工作人员可是没少费脑细胞,她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让民警从网上下载人民币不同面值的图片,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后再剪裁,做出仿真的“人民币”来。手机对于监狱大墙内的服刑人员来说也是违禁品,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她们就用硬纸板自制手机。还真别说,做出来的手机还真挺像,一般人还真就看不出来。

短短几分钟的片子 要反复拍很多次

副监狱长魏丽慧向记者介绍说,监狱服刑人员演员都是非专业演员,演电影这样的事对于她们来说是人生第一次,面对镜头,很紧张,有时候找不好机位,有的时候忘台词,有的时候情绪不到位。因此,短短的几分钟的片子就要反复拍很多次才能完成。

每天劳动、学习、休息时间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拍摄电影这事虽然得到了监狱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但是“档期”却是很紧张,为了保证电影能够顺利完工,很多片断都是在夜晚完成的,制作完成的微电影《浮华背后》在全监区播放后引起极大的反响,为唤醒更多服刑人员重获新生的心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苏月姣 记者 李娜 实习生 张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