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好人标兵:曹保明:一名共产党员艺术家的文化守望

04.11.2016  14:04

40年前的一次经历,让他感触颇深,从此踏上挖掘这片土地文化的道路,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不停转动的轮子,一直没有停歇。他怕追不上知情者、传承者老去的速度,听不到他们的诉说;他怕来不及记录传统村落里的文化,它们就已被改变;他怕的太多,所以,他从不敢懈怠。抢救东北文化遗产,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是他终身不能舍弃的事业,他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吉林 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

意外来客给他极大感触

1976年,曹保明在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当了老师。他带着几名自己的学生,开始抢救文化遗产的工作。那时,他对档案馆中一张已经发黄的纸张上记载的事情,产生了兴趣,继而深入挖掘了下去。“那张纸眼看就要折了,上面写着‘三江好推翻日本火车’,上面还有一个章。”曹保明了解到,所谓的“三江好”就是当时一拨土匪的外号,曹保明觉得这样一张带有公章的纸张背后,一定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日以继夜的去挖掘,去探索,终于了解到“三江好”的事迹,将其连载在当时非常有名的报刊上,轰动一时。“当时我写了一个4万字的材料,叫‘三江好传奇’。”曹保明完成了这一份著作后,就开始了下一个探索。没想到过了4个多月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来客找到了他。

来者是“三江好”成员罗明星的儿子罗美庭。“他穿着军装,敲开门后,他扑到我怀里就哭了,说他是‘三江好’的儿子。是看了我的连载以后,才知道了他父亲的事迹,他将我的文章复印了以后,又复印了当年的档案,交给了国家民政部门。”曹保明说,当时,罗美庭拿出国家颁发的追认罗明星为烈士的证明,给曹保明极大的感触,若是没有深入挖掘这样一个事迹,它就永远埋没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能有这样一个好的结果。

越是得到认可越是压力倍增

40年间,他有30多年的春节、假日都没有与家人同过,而是奔波在各个村落间,去探望那些村民孤寡老人、老艺术家,挖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挖掘东北文化。这些年,曹保明共抢救保护了八十八个传统村落,他带领志愿者写出了十五个村落的文本,几十部关于村落文化的书籍,而关于东北文化的专著,他也写了近百部。曹保明获得多项殊荣,他的事迹被广泛流传,每当有人想起东北这片土地,想起东北的文化,就会自然而然想到他,想到这个一直在深入挖掘,抢救东北文化的优秀共产党员学者。

曹保明说,40年的努力,终于让世界将眼光看向了东北,而他也走进了世人的眼中。“这些年,我一直在抢救东北的文化,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大家越是认可我,越是关注我,我就越觉得,我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短评:著名文化学家冯骥才说:“每逢年节,合家团聚,我知道有一个人却在路上,他就是曹保明,东北的许多文化是被他抢救保护下来的。如果中国多几个曹保明,我们的文化将会保护得多好啊。”抢救东北文化遗产,是曹保明一生的坚持,他为此奉献了自己,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远远超出旁人,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份事业中来,他疏远了家人,也曾因此遇过险,但他无怨无悔,从不喊苦,从不觉累。

新文化报(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