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党建扶贫双推进 彝寨有了新活力

20.06.2017  17:12

  走进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大德村,这个传统的彝族村寨,不但有着浓厚的彝族文化底蕴,而且释放出独特的发展活力。原本守着“青山绿水”却致富无门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2016年以来,我们大德村攻坚克难,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创新思路,通过股份合作,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养殖公司落户,建成生猪养殖小区,按照每年出栏肥猪6000头计算,村集体每年有150万左右的收入。”大德村党总支书记张学良底气十足的向记者介绍,这不仅让全村17户贫困户脱贫摘帽,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群众脱贫与村集体摆脱“空壳”的双赢。

  大德村的创新动力源泉从哪里来?

  记者在采访之中发现,为改变大德村的旧貌,当地党委以村“两委”换届契机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立足大德资源禀赋和自然特色,理清发展思路,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在大德引进温氏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探索走出一条“政府+龙头企业+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的资产收益产业增收模式。积极构建以“村党总支为主体,小组党支部为纽带,贫困户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组织体系。

  大德村的创新和改变,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曲靖狠抓基层党建建设,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

  “抓组织领富,筑牢脱贫攻坚主心骨;抓干部帮富,配强脱贫攻坚顶梁柱;抓党员带富,培育脱贫攻坚领头雁;抓人才引富,用活脱贫攻坚引路人;抓群众争富,壮大脱贫攻坚生力军。”曲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忠文介绍,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突出基层党建工作引领,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脱壳”、活动场所覆盖、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党员帮带脱贫、贫困乡村人才扶贫、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创建、农村电子商务信息进平台、村组干部激励保障“八项行动”,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缺活力、缺产业、缺阵地“三缺”问题,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曲靖通过以‘五抓五富’为抓手,在党建和精准扶贫上都取得了实效。特别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了老百姓的信任感,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人。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张忠文介绍,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大力推广“支部出思路、党员当大户、能人进支部、群众共致富”、“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做法,在60%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党组织。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和  “一抓到底”整顿工作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35个,有效解决了党组织班子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实施集体经济“脱壳”行动,在县级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扶持475个贫困村创建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500余个,确保脱贫出列时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市、县财政投入资金2.1亿元,统筹推进全市238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力争今年底实现每个村民小组均有可供使用的活动场所。

  本报记者 博达



东明村“摘帽”记
  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吉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