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村官日记

14.01.2015  11:14

      村官是一面镜子,村官强,则村民富。

      日记也是一面镜子,里面有心情,有风景。

      已近年根儿,忙碌了一年的农民都会掏出自家的账本算算今年的收成。作为一村之长的村官更是得翻翻日记本,回顾一下这一年的得与失,盘算盘算今后的日子。

      在这一年的光景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收获了怎样的喜悦,对明年又有怎样的期许?

      近日,记者走进几位村官,看看他们的日记,听听他们日记里的故事。

      记录得失

      日记里的故事:农机大户和他的保护性耕作“种植版图

      张凤财的日记:8月10日。播完种子那会儿就低温多雨,担心苗出不来。最近天气又有点旱了,再不下雨这苞米怕是要扛不住啊!

      眼下的农村,虽已是冬闲,但张凤财还是不得闲。原来他在忙着参加市里农业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不都说‘学海无涯’嘛,对我们农民来说也是这样。”张凤财拿出培训学习时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提起春耕后的低温多雨和8月份的“掐脖旱”,张凤财头一句就是他今年全面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好处多着呢,绝对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技术。

      作为凤财合作社理事长,张凤财的合作社规模不小:50多台农机,其中免耕播种机就有9台,社员300户,流转土地400多公顷。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天气稍有不对这心就提到嗓子眼。”今年的春冷夏旱,着实让张凤财提心吊胆了一阵子。

      但张凤财依旧迎来了大丰收。“跟去年相比,产量略有下降,每公顷产粮2.1万斤。”虽是靠天吃饭,但保护性耕作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张凤财心里多了几分底气。因此,他把喜人的丰收成绩归功于保护性耕作,“不相信科学不行,保护性耕作就是好。特别是干旱年景,这个技术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保护性耕作增产机理是土壤水分的增加和肥力的提高,而土壤的水分和肥力是影响产量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志。

      说起保护性耕作,张凤财俨然是一个专家。“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模式种植至少可以抗旱10天。在同一地块实施保护性耕作年限越长,抗旱能力越强,有机质含量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张凤财真正尝到了保护性耕作带来的甜头。而与传统种植在产量上的明显优势,太平村的不少村民心里有了新的想法,许多人表示来年也要尝试尝试这个新种法。

      张凤财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副村长。自去年起,成立家庭农场、办起了合作社,自己的腰包鼓了,可他没忘了带着乡亲一起致富。

      “每公顷土地每年我们能收租金12000元。秋收后,如果每公顷地的收入超过22000元,我们还有分红。这不,今年每公顷就分到了340元。”太平村村民方云彩对今年的收入感到很满意。

      虽然张凤财已经拥有规模不小的50台农机,但他正筹划着继续壮大他的“农机队伍”。“今年是合作社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第一年,收成还不错,我琢磨着明年再添置一台深松机和一台秸秆打包机。

      谈起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张凤财心中有一盘棋:继续扩大自己的“种植版图”,增收致

      富的同时,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让更多的土地在地力和肥力上得到恢复。“争取明年能再流转到几百公顷地,不仅是广泛推广保护性耕作,增产增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土地恢复成过硬的‘田把式’!

      记录艰辛

      日记里的故事:女村官自掏腰包买“笨蛋”带乡亲养鸡致富

      牛玉兰的日记:12月17日。终于迎来土特产专卖店开业的日子,村里人都很高兴,以后不用担心这些土特产的销路了。

      牛玉兰终于把土特产专卖店张罗起来了,不管未来能否盈利,对共安村的村民来说,这开了个好头。

      牛玉兰是东辽县平岗镇共安村的村支书。初来共安村时,这里还是个贫困村。不仅没有像样的村镇企业,还背负着外债,村民的收入完全来自土地上的收益。

      如何带领村民摆脱贫困成为牛玉兰上任时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凭借在外多年的经商经验,牛玉兰把她的第一个脱贫项目对准了笨鸡养殖。“我们村地处山区,地理条件和环境特别适合生态鸡的养殖,而且农村笨鸡蛋在城里是好东西,只要村里有人愿意养,肯定能赚钱。

      说干就干。2013年8月,牛玉兰自掏腰包,花了1.6万元收集了1万枚笨鸡蛋,最后将成功孵化出的7千多只鸡雏分给了12户村民。她的要求是不准圈养,必须散放。

      如今,共安村的脱贫项目已经推行一年有余,村民们到底脱贫了没有?

      王红霞是这个脱贫项目的首批参与者。家里1公顷土地的收益是每年的全部收入。说起养笨鸡这事,王红霞开始也是踟蹰了一阵子。“以前也没养过,没经验,而且总觉着这鸡蛋能赚钱吗?”但事实是,几个月后王红霞通过散养的500只笨鸡赚到了5300元。

      像王红霞这样不愿尝试的村民,牛玉兰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只要把这第一步迈出去,看到收益了,村民们肯定能积极起来。”正如牛玉兰预料的那样,散养笨鸡的丰厚利润为村民致富的第一步完美地剪了彩,这让牛玉兰很欣慰。

      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牛玉兰接下来开始琢磨怎么把鸡蛋卖出去。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鸡蛋的产量也随之增加。“刚开始养鸡的有30户左右,现在已经发展到40多户了,散养千只笨鸡的大户已经有5户。单纯依靠零散的购买者,已经有点吃力了。”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牛玉兰很快就想到注册品牌商标,通过创立品牌,迅速树立起口碑。

      位于东辽县内的“财早到”东辽土特产专卖店就此诞生。在店内,一箱箱印有“财早到”商标的笨鸡蛋摆满货架,牛玉兰每天都会到店里来,装货、摆货、卖货,忙碌中透着浓浓的喜悦。

      从起步、盈利到成立专卖店,牛玉兰的脱贫项目进展得很顺利,村民也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但牛玉兰并不想在此止步。“我们的‘邻居’平安村地理条件和资源也都很不错,现在我们的养殖规模还很小,我准备让平安村也加入到笨鸡养殖中来。”牛玉兰坚信,这条致富路肯定能越走越宽。

      记录创新

      日记里的故事:“不安分”的年轻村支书和他的创新成绩单

      李华靓的日记:10月14日。定制体验农场终于开始动工了,这是2015年合作社重点工作之一,等基础设施建得差不多了,还得通过网络好好宣传一下。

      稻米加工厂投入使用、合作社水稻又获丰收、电商正逐步盈利……细细算来,李华靓这一年的成绩单让他自己也觉得很满意。

      从2008年回村以来,年轻的李华靓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购置农机,做起了职业农民。几年来的摸爬滚打,“不安分”的李华靓一肚子的新想法都变成了现实,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让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村子渐渐地有了名声。

      李华靓是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村支书,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场村人,李华靓的形象早已摆脱了人们对于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而是对于眼下热门的“微营销”、“电商”三句不离口。

      “今年,我们新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负责加工包装和销售高端米,现有产品7种。公司运营这半年来,效益还可以。”李华靓一边介绍着一边为记者展示他们的产品。

      大米加工厂房位于村北。李华靓指着远处的厂房说:“曾经那里是育苗大棚,建成加工厂之后能为村里提供近百人的就业岗位,既能将我们自己产的米加工打造形成品牌,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一举两得。

      据李华靓的粗略统计,今年合作社的社员收入平均增加了2000元。这位村支书对明年继续让社员增收很有信心。李华靓的信心源于今年公司新推出的“万亩鸭田生态水稻定制体验农场”项目。

      “现在这个项目的基础工程都建好了,采用全程监控种植,包地的消费者可以看到水稻从种植到生长的全过程,最后的产量归消费者所有。”在李华靓公司的微商页面上,可以看到针对规模不等的消费群体,定制体验推出了多种套餐,“我们这个定制体验就是现在流行的休闲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户’和消费者双赢。这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是非常有前景的。

      除了将定制体验农场真正推广出去,李华靓还计划明年在生产大米副产品上多下点功夫。“现在单纯做大米加工这一块利润很薄,增收的额度也很小。所以在延长生产产业链上下力气,是未来公司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