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29人因食用蘑菇中毒 “假蛋黄蘑”是主凶

01.09.2015  12:48

近日,磐石市多发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数是吃了假蛋黄蘑   新文化记者   李洋 摄

8月31日中午,磐石市中心商业区磐石大市场门前。

村民老刘和妻子倚在电动三轮车后,叫卖着刚从山上采下的榛蘑。他们的蘑菇不但很新鲜,而且摘得特别干净,价钱比旁边的七八家都要便宜1元,7元钱一斤。尽管如此,问津者虽然不少,却是无人购买。

“吃中毒了就不划算了”。一位路人询问过价钱,犹豫片刻后,嘟囔着转身离去。留下一脸无奈的老刘夫妇。

今年野生蘑菇:量多、价低、销售差

老刘就在磐石市周边的农村居住。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大学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一个正读高中,正是用钱紧的时候。每年立秋前后,他都和妻子到山上采摘野生蘑菇到磐石市内销售。此时农闲,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两口子就上山摘蘑菇,今年已经持续了20多天了。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不好卖了。”老刘抚摸着几乎没有杂草的野生榛蘑说,一方面是因为野生蘑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最近传出“毒蘑菇致命”的消息,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买了。

老刘斜对面的刘女士当天是第一次出摊。此前,她一直在乡镇上售卖,行情不好,才到磐石市内。一边分拣着树叶,她讲述着今年的行情:“往年都10多块一斤,今年才8块,还不好卖。去年雨水少,很少有蘑菇。就今年好,老多了,这几年都没有这么好的情况。品种也多,许多不认识的也冒出来了。我们只捡榛蘑,好卖,没毒。”

刘女士说,儿子从中学打回家电话还嘱托称,听同学说有人吃蘑菇中毒身亡了,让家里注意点,别乱吃蘑菇。“我就跟他说,没事,那是‘假蛋黄蘑’,妈妈和爸爸吃的是榛蘑。”

刘女士摊位旁边的张女士也是第一次到城里卖蘑菇。“不好卖,许多人问问,犹豫一下就走了。也有认识的,知道是榛蘑,就买点。没有大量包圆买的。”

新文化记者查数发现,当天中午在磐石市大市场附近卖野生蘑菇的村民共有9家,所售的野生蘑菇包括榛蘑、少量烫蘑和极少量大腿蘑3种,均为常见、易识别无度品种。

磐石共有6起、29人食用蘑菇中毒

磐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预防保健科科长马云峰向新文化记者介绍,该局掌握信息显示,磐石市地区今年一共发生有6起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涉及人数29人(包括本报8月25日报道的一家七口),其中死亡1人。

“往年,只有一两起这样的事件。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毒人数较多,远超往年同期。”马云峰称,今年中毒者几乎所有都是因为食用了类似野生蛋黄蘑的蘑菇。

“8月初,我们发现了第一例。当时就发出了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紧急通知。随后又开展了预防知识宣传,制定了预警公告。同时,要求基层医疗单位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应急诊治能力。”马云峰称。

当地建议野生蘑菇尽量不上餐桌

磐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付海森向新文化记者介绍介绍,今年由于降水、温度等自然条件较为适宜,野生蘑菇产生量和品种较往年高出许多。磐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8月初至今,已经1次下发《夏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警示》、3次下发《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预警公告》。对野生毒蘑菇的识别方法、中毒救治措施都做了细致介绍,还印制5万份传单、3千份通告进行宣传,并在当地电视台进行推广。

“8月27日,我们还召集了磐石市所有的中型以上餐饮单位、食堂专门开会,发出相应预警;小型餐饮单位挨家走访,告诉风险预警;联系教育局、住建局、旅游局、民政局、卫生局,让他们通知下辖单位。我们建议,尽量不要采购野生蘑菇,尽量不要让野生蘑菇上餐桌了。”付海森称。

专家:“假蛋黄蘑”可能是一种剧毒鹅膏菌

磐石市卫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都向新文化记者提到,中毒者绝大部分都表示吃了“假蛋黄蘑”。卖野生蘑菇的老刘称,真的蛋黄蘑没有毒,假的无论是个头、颜色还是形状看起来跟真的都很像。区别就是真的有“蛋清”包裹“蛋黄”,假的没有“蛋清”。另外,真的蛋黄蘑在伞盖下有明显的“粉粒”,假的则没有。

“真的很好吃,假的有剧毒。前几天中毒身亡的那个,就是吃了‘假蛋黄蘑’。”老刘称。

到底“假蛋黄蘑”是个什么东西?新文化记者咨询了省内多位食药用菌专家得知,“假蛋黄蘑”应该是芥黄鹅膏菌或黄盖鹅膏菌等剧毒鹅膏菌。形状、大小、外观同蛋黄蘑非常相似,只是在条纹等个别地方不一样。专家建议,为了安全起见,市民就不要食用蛋黄蘑了,因为普通人真的很难区分是否有毒。

相关阅读:

野生毒蘑菇的识别方法:

1、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野生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柞树林中,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6、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煮试。在煮野蘑菇时,可放些许大蒜或大米,蘑菇煮熟后大蒜或大米变色的有毒,没变色的则无毒。

8、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注:以上八种识别方法仅供参考,尚不绝对可靠,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便采食野生蘑菇。

同时,即便是生长在田间地头的无毒野生蘑菇也不要采摘,因为蘑菇本身可能没毒,但是喷洒到上面的农药可能会引发中毒。

野生毒蘑菇的中毒救治措施:

如果不慎食入造成中毒事故,必须立即停止进食,保护好现场和所有残留食物,就近送医。抢救必须及时,尽早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在对已发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对进食未发病的人进行密切观察,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新文化报(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