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学第一天 长春的孩子带着“专著”返校

01.03.2016  20:50

2月29日是长春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回到阔别一个寒假的母校,学校以崭新面貌迎接孩子们的回归,而同学们也通过一个寒假的历练出现不少变化,尤其是“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忙出书、忙写作……收获多多。

 

忙“汇报

 

实践作业:每人出本作文集

 

在寒假前,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五年二班的班主任耿玉苗老师留了一份实践作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每人出一本作文集”,“给同学们布置出书任务,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编辑、整理、设计、校对等环节,熟悉编书过程,作文集一方面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也承载着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回忆。”耿玉苗老师说。

 

2月29日一开学,同学们带着“作品”返校,让大家很惊喜。记者看到,孩子们的作文集全部铜版纸封面,开本有大有小,设计五花八门,色彩丰富,有序有目录,制作花心思,尽管有些稚嫩,还是很有书籍的味道。

 

很多孩子的个人专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比如王翌霄乳名匆匆,文集名字就是《匆匆五年》;一个女孩名字叫郇安渝,起的书名是《安静生长 矢志不渝》。”耿玉苗老师介绍。

 

在编辑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看自己三四年级写的作文,觉得挺幼稚的,还有很多病句、错别字,那时候写100字都抓耳挠腮的,现在写作文老师经常让少写,这样一对比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编辑整理的过程也让自己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男生王泓琢说。

 

耿玉苗老师的班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新浪博客,女生沈琪从自己的博客选了很多作品,用心排版拿到复印社,没想到复印社说内容太少,只能做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沈琪在返工的时候不由得感慨“出一本书不容易”,实践中有了对做书的直观认识。

 

开学第一课,在编排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重温了美好的时光,我们一起畅想未来。同时我告诉孩子们,新学期是新的开始,大家再次并肩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过去的荣誉、辉煌、成绩,要勇敢放下,把过去归零,继续向前。过去的不愉快、不努力、不优秀也要放下,忘记‘旧标签’,迎着阳光朝前走。”耿玉苗老师如是说。

 

分享孝行

 

难忘的寒假德育作业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小学部在寒假前也给孩子们留了一份特殊的实践作业——开展“孝德雅行——微孝行 微梦想”教育实践活动,请孩子们在假期中,用视频、用图片、用日记、用作文等多种形式,把“”的感受记录下来,开学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经历。

 

其中,三年八班的一个男孩给学育中心主任吕丽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作文中写,他的太姥爷已经90多岁了,过年期间妈妈的朋友请全家吃饭,而太姥爷由于年岁太大不能一同前往,于是在整场宴席上,这个孩子都在心里时时牵挂着家里的太姥爷,聚会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赶回家,给太姥爷带回热乎的饭菜,一进门就大声喊:太姥爷!听到老人回应的声音,孩子的一颗心才放心,他还把饭菜,细心地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吕丽老师的讲述,特别感人,这样一份以孝为主题的德育作业,也很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寒假回忆。

 

规划课程

 

组织活动“启发潜能

 

为了开阔视野、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寒假期间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组织教师到以色列进行教育考察,并邀请到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的跨领域整合”、“全脑全人教育”与“思维导图”、“绘本入门与教育路径”等专题培训,为学校“全人教育”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理念,达到教育目标,学校各学科教师结合“启发潜能”的核心5P——“”、“课程”、“政策”、“过程”、“地方”5个方面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整合规划,力图通过“课程与实践活动两手抓”、“以科研带动教研”的做法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内涵发展。而在开学第一天,学校还组织了校级跳绳比赛、假期创意作品展和“小小讲述员”绘本大赛。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与家长参与了“全脑记忆”的培训,并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健康价值、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获得全面提升。

 

校园安全

 

查看校园校车和食品安全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实现更优质的发展,一零八学校进行了积极准备和科学规划。

 

当天,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局局长和责任督学分别来到了一零八学校。他们深入了解了学校下一步建设情况,开学条件保障情况与规范办学行为情况,走访了开学第一天常规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布置,查看了校车安全、食品安全、学校课表、教案检查记录及学校周边环境等,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深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