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雨水节气过后别急脱棉衣 “春捂”有讲究

23.02.2016  18:21

春季第二个节气“雨水”已过,可倒春寒依旧没有离开的意思。“春捂”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养生道理,做起来却有很多讲究罕为人知。中医说:“如何捂,怎么捂都是学问”。

 

春捂不够 感冒患者增多

 

但春节时,长春市气温已回到冰点之上,一派早春景象,不少人趁着假期提前将冬装收起来,穿上了春装。哪知最近一周冷空气猛烈来袭,先是降温,2月22日还下起了中雪,最低气温跌至零下十几度。这几天,长春市各大医院门诊异常“火爆”,心脑血管疾病、感冒、胃肠不适、腰腿疼的患者骤然增多。医生提醒,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以防感冒,以及寒冷引发的其他疾病。

 

春捂可防病 捂至15摄氏度

 

年轻人觉得,春捂已过时了,实则不然。医生介绍,春捂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而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若过早减掉衣服,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初春时节,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而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若不“”着点儿,人体很难适应冷暖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需捂多久?专家提示:首先看温度,通常,15摄氏度是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考虑脱点儿衣服了;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若“”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使气温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若“”了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出了汗再被冷风吹,反而易着凉;最后要注意昼夜温差,多关注天气预报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特别是当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好头背脚 春季护好肝

 

在中医专家看来,“春捂”重点在于头、背、腹、足底的保暖。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预防消化不良、拉肚子;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专家表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寒多自下而起。“”好下半身,是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另外《皇帝内经》有云,“春主肝”,意思是肝脏在春季活动旺盛,但随着天气降水的增多,人体湿气会逐渐加重。这一段时间,人们养生和关注的重点应放在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上,少喝酒,控制情绪,勿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