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区全力打造“一核、两翼、三区”

29.12.2015  09:10

  松花江网讯      近日,昌邑区在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该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未来5年,昌邑区将重点发展“一核、两翼”,全力打造“三区”,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潜力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昌邑区。

  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一核、两翼

  要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既要全面抓、抓全面,更要重点抓、抓重点。在空间布局上,昌邑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一核、两翼”。这是昌邑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奋力拼搏所达成的共识,也是该区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省委“三个五”战略以及市委“六个吉林”、实现全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未来发展的主战场。“一核”是指未来5年昌邑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即以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升级为中心的大哈达湾区域。“两翼”是指未来5年昌邑区发展的两个重要产业带,其一是以长吉北线为依托、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型产业为主线的沿长吉北线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带;其二是以贯穿昌邑区域内57公里的松花江沿岸为依托,以文庙、乌喇、萨满等文化综合开发和雾凇、陨石、温泉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线的沿松花江文化旅游产业带。

  昌邑区将紧紧抓住哈达湾区域改造升级这一核心,按照产城融合的开发驱动模式,加快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步伐,逐步将哈达湾老工业区建设成为集工业改造新典范、现代服务业集约化发展示范区和滨水宜居生态城于一体的城市商务中心。同时,借助“两翼”的打造,承接区域产业创新,推动转型发展。

  功能定位——全力打造“三区

  城区作为一个城市的细胞,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担当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在功能定位上,昌邑区立足区域发展基础和优势,全力将该区打造成全市及周边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新型产业的创新区和现代生态农业的先导区,实现“三区”互补融合、共进发展的新格局。

  在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方面,该区重点扶持城市综合体、服务业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好东市商贸经济示范区和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万达中央文化区集聚作用,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全力推动服务转型升级,切实把昌邑区打造成全市及周边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在打造新型产业创新区方面,该区坚持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相互协调,化解淘汰落后产能,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哈达湾搬迁改造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哈达湾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带动作用,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发展局面。哈达湾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为城市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的现代都市工业体系。与此同时,该区积极创新发展互联网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

  在打造现代农业先导区方面,该区充分利用孤店子镇省级城镇化试点镇以及长吉创新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先导区的政策,以大荒地为核心,以东福集团为龙头,不断扩大先导区范围,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产业培育——全力实施“533工程

  昌邑区坚持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同步优化,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在产业培育上,全力实施“533工程”,即:大力培育金融商务、文化旅游、互联网信息、现代物流、健康养老五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绿色农业三大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商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电力电子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实施五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该区通过加快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步伐,积极引进各类基金、证券总部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打造区域金融服务的宝地。突出温泉、雾凇两大自然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富有区域特色的沿江、陨石落址、吉林文庙等地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深度体验、文化风情、特色餐饮等产业,打造区域健康休闲的福地。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智慧应用平台。实施物联网先行工程,加快建设集生产性物流仓储、物流商务、物流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等一体化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桦皮厂、孤店子温泉资源,发展公办、支持民办、创新联办、打造特色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实施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工程。该区将通过上新项目、做大品牌,推进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加快培育综合性建筑集团,推动跨行业融合发展,推进住宅产业化。同时,突出发展以循环生态为主的绿色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示范引领作用,创建绿色农业品牌,打造区域现代农业的名片。

  实施三大支柱产业振兴工程。该区将积极推进一批大型商贸项目建成运营,提升一批商贸企业经营水平,促进商贸业整体升级和辐射带动。坚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非粮生物质产业,打造原料、加工和仓储物流全产业链。提升电力电子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战略合作和资产重组,打造区域新型产业的基地。      (通讯员/张楠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