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吴亚琴

30.11.2014  02:13

    记者 孙春艳

    她解决问题有创新——

    形成民主协商治理机制,探索“民事调解十二法”等,精心营造出“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家庭、零矛盾升级、零非常上访”和谐幸福社区

    长山社区人非常自豪,这里是“七个零”社区:“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家庭、零矛盾升级、零非常上访”。

    这每个“”的背后,都有着吴亚琴的付出与奉献。

    长山社区原是一家破产的军工企业家属区。企业破产了,但遗留了不少问题,有医疗保险、下岗失业金,还有“五七”家属工的待遇。2007年3月的一天,社区门前聚集了1500多人,还雇来了大客车,准备上访。吴亚琴得知后,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是社区最大的‘官儿’,你们有啥要求和我说,我帮你们联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你们再去我不拦着。”对那些态度强硬的,她软语相劝,“你要信得着我,就把材料给我们,我帮你打印出来。

    事态暂时平息了,可把责任揽到身上的吴亚琴摊上了“大事儿”。她和社区工作人员整理过不知多少材料,填过不知多少次、多少份表格,一次次跑有关部门,历时5年,终于解决了这些人员的医保问题、职工的欠款问题。时至今日,原企业分批拨出的各种款项,发放的重任一直由社区代为承担。

    大事要管,民事纠纷更要调解。2008年,社区里有一对再婚夫妻,因丈夫去世把房子留给了老伴,引起了养子的不满,双方把官司打到了宽城区法院。法院在初次审理过程中,按照法律条文全部支持了老太太。但社区居民却不这么看,大家从情理的角度,认为养子也应该有继承的权利。第二次开庭时,居民找了辆大客车,要集体去法院,对养子表示支持。

    吴亚琴意识到这是个普法的好时机,她先把激动的居民拦下来,又亲自跑到法院协调:“你们能不能来我们社区开庭,给居民普及一下法律知识,也让老百姓感受一下法律的尊严。”区法院的法官有些担心,在社区开庭,秩序怎么保证?能不能有闹事的?吴亚琴打了“保票”:“我以社区书记的名义保证,全力做好现场的工作,让开庭顺利进行。

    巡回法庭首次开到了长山社区。吴亚琴没想到居民对法律知识那么的渴求,热情那么高,200多人挤在了社区原来那个小二楼,过道里、楼梯上都是人。事先,她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法庭审案是庄严的,不许吵、不许嚷,多听。”由于亲眼见证了审理过程,最终,当事人双方在情、理、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居民们对审理结果十分满意。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吴亚琴凭借的是“媒人腿、婆婆嘴、妈妈心”,坚持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多元化调解方式。现在的长山社区,有“妇女儿童维权直通车”、“律师进社区”、“法官进社区”,居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民事纠纷等不用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

    居民心里有杆秤,衡量得出谁真正为他们办实事。

    社区里的老老少少把吴亚琴当作家人一样,有了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常大爷有5个孩子,都想要老人的房产,为这,兄弟几个矛盾最大。老人没办法找到社区,和吴亚琴说,“闺女,我家这事,还是你去说和吧,他们都听你的。要不,我把房子给你,你养活我。”吴亚琴一笑,说:“我可不要您的房子,不过您房子的事,包在我身上了。”吴亚琴到常大爷的几个子女家走了一遍,又找来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协调,后来几个子女达成协议,老人得到了安顿。

    像这样的家长里短,吴亚琴没少调解,大家都称她是能“摆事”的当家人。

    居民杨继红提起一件往事,总说:“如果没有亚琴,我没准儿在监狱呢。”2008年,杨继红的母亲、弟弟相继去世了,自己一家三口也都下了岗,没有经济来源。正在这时候,父亲与弟媳却背着她,把和母亲共有的房子给卖了,一分钱也没分给正急需钱的她。得知这个事情后,杨继红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找弟媳“拼命”。吴亚琴拦下了失去理智的杨继红,马上去找她的父亲、弟媳协商,又找律师提供法律依据,最后,杨继红的权益得到了保证。看杨继红日子过得紧巴,吴亚琴又给她丈夫和儿子联系了工作。“真是救了我们一家啊!”现在的杨继红开朗乐观,还成为社区的养老志愿者,照顾五六个老人。吴亚琴从此成了她的知心人,有啥心里话都找吴亚琴诉说。

    多年来,社区调处各类民事纠纷500多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0多起,防止群众性上访事件10余起,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9%。她还归纳整理出“民事纠纷调解十二法”:政策传播、和面团、爱心服务、倾诉促和、釜底抽薪、巧借外力、欲擒故纵、刚柔相济、滴水穿石、功利驱动、见缝插针、未雨绸缪。

    经常做调解工作,啥样人都能遇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通情达理。吴亚琴常说:“凡事越不过三个字:情、理、法!联合国的事我管不了,但社区的事我非管不可,而且要管出个样儿来。”除了一起出租车买卖案,在吴亚琴不知情的情况下,双方上了法院外,这么多年,没有一起民事纠纷出社区的。

    她对党有一颗忠心——

    指导组建以楼栋为单位的党支部,健全党员学习日制度、党员志愿服务制度,社区成规模接收企业退休党员,她说“只有党员带了头,群众才会有奔头

    老百姓向社区反映的事儿很多,有的根本不在社区能力范围内。但吴亚琴承诺“服务惠民只进一道门、群众办事只到一窗口、百姓诉求只找社区首办人。”这个首问负责制让她接下了许多不该管的事儿。在长山社区,很多居民手机第一个直拨键就是吴亚琴的手机号码。

    “我自己浑身是铁,能捻多少钉?”在平凡、琐碎而庞杂的工作中,吴亚琴深深体会到“只有党员带头,群众才会觉得有依靠,涣散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善。

    2003年初,长春市大部分企业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依然在原单位,组织生活十分不便。但没有人愿意接收这些退休党员。吴亚琴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党员是一笔财富。她向宽城区委组织部、长春市委组织部申请,一次就接收了企业退休党员194名,开创了长春市社区成规模接收企业退休党员的先河。

    她先后在社区建立了10个楼栋党支部,在所有党员家都挂上了“党员家庭户”的牌子,为每个党员设岗定责,让党员亮出身份、作出表率。

    现在,长山社区的216名党员事事走在前。坚持巡逻扫雪的、义务照顾独居老人的、做居民思想工作的,都是党员带头。

    吴亚琴永远忘不了1997年7月1日,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今天,想起宣誓时的场景,吴亚琴依然十分激动:“组织接纳我了,在群众中我就要有个党员的样子。

    每月15日是长山社区的党员学习日,这个惯例已坚持10多年了,风雨无误、周末无休。老党员赵永刚在这里义务讲党课讲了10年;居民郭峰大爷已经80岁了,因为腿不好平时很少去社区,但每个月的党课雷打不动,“爬我也要爬去,在组织里我感到幸福”。

    党员的榜样激励着党的积极分子。在长山社区,也有不少高龄入党的新党员。居民李杰48岁入党、陈淑华60岁入党、常文孝大爷70岁入党……当他们举起右手宣誓时,想的都是成为党员后,要多为社区建设做点贡献。

    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党员,一批党员带动周围群众,越来越多的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儿。在长山社区,能自理的老党员,都当党员志愿者,七十多岁了还在“蒲公英少年之家”辅导孩子们功课。

    正是有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党员们的积极奉献,居民的参与,让吴亚琴在社区坚持了20年。社区几次换届“直选”,吴亚琴都是满票,“居民这么信任我,我想走都走不了。

    她个人还两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百余项荣誉。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授予吴亚琴同志“社区工作者楷模”荣誉称号。

    工作人员都知道,吴亚琴每天7点多吃完早饭就来到社区,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没有周六周日,只要居民有事,她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为了照顾年轻同事,每年的年三十都是她在社区值班。每逢这时,丈夫孩子、爸爸妈妈、哥嫂弟妹,还有一群晚辈就都来社区陪她过年。

    吴亚琴的父母都年近八旬,身体不是很好。她白天忙于工作,就尽量早晚儿多去照顾他们,妈妈腿不好,站时间长了受不了,不能和面,老太太还爱吃面食,她就经常3、4点钟起来,给妈妈包饺子、蒸馒头、洗洗涮涮。女儿女婿都上班,吴亚琴虽无暇照看外孙,但她会经常给孩子买点奶粉,减轻女儿的经济压力。

    吴亚琴常说:“身为一名社区书记,能够为居民做一点份内的事,我有一种满足感;能为党和政府分忧,我有一种成就感;听到居民都说党和政府好,我就有一种自豪感”——这就是“时代楷模”吴亚琴,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