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去年以来,长春市人社局、就业服务局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强化服务、精准援助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近年来,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模式,突出政策引导,强化职能服务,输出输入基地双向推动,劳务经济品牌、劳务经济人和劳务输出带头人典型带动,初步实现以跨省、跨域输出为主向就地就近稳定就业、返乡创业的转变。2016年以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3.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176.8亿元,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
一是夯实政府责任。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确定为市政府年度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列入“幸福长春”、“暖流行动”计划和全市就业创业工作任务体系,实施目标责任管理,绩效考评。各县(市、区)按照任务分解的项目、内容、目标、时限,组织落实、督查指导,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实施精准服务。完善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发挥基层平台“零距离”、“无死角”、“面对面”服务作用,初步建立起“互联网+就业创业”新模式,与吉视传媒长春分公司合作开发了“长春就业创业一点通”数字电视频道,使就业创业信息更加及时准确的传递到千家万户和进城务工的广大农村求职者。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共监测重点企业400户、社区28个、行政村83个,涉及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约43万人。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开展“春风行动”,“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信息”等专项活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三是提高农民技能就业能力。探索“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促就业”劳务经济发展新思路,采取“政府+培训机构+中介”的模式,即: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教学、财政出资购买培训成果、中介机构推荐就业“三位一体”的模式,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促进农民工向农技工的转变。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春潮行动”,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长春市双阳区政府以“双阳保姆”品牌为依托,实施“双阳保姆”培训工程,单独从本级财政预算当中列支专项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专项行动,坚持“轻过程、重结果”的原则,把指定培训机构培训后取得资格等级证书,作为兑现补贴的标准,简化了培训补贴兑付程序,提高了培训效率。一季度已举办育婴师培训班10期,共培训学员1594人,245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促进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保障农民工收入权益。2016年出台了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年度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企业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增长上线达到12%。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成集体合同攻坚计划,长春市签订集体合同2764份,覆盖企业17276家,覆盖农民工31万人;签订工资集体合同2728份,覆盖企业19495家,覆盖农民工22万人,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0%以上。全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暖心行动”,通过建立农民工工资“精准支付”模式,实现农民工实名制登记管理2.3万人,通过实名制工资卡发放工资6.39亿元。
二、实施“春雁行动”,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指导意见》,由人社部门牵头,发改、商务等21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启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春雁行动”计划,包括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能力、整合发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基地等七方面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已建立返乡创业基地14个,扶持创业2480户;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300余个,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8713户,返乡创业农民工1.56万名,带动就业6.6万人。
一是建立了更加优惠的政策体系。对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进行全面整合,确定了市场准入、产业引导、土地利用、创业培训、用工服务、金融服务、财政支持、创业补贴、税费减免、褒奖激励等十个方面的具体政策,规定凡是国家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开放,各县(市、区)搭建的创业孵化基地全部向返乡创业者开放,鼓励更多返乡者选择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农安县探索建立了“一村一园”特色返乡创业园,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场地。绿园区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允许优先入驻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基地,免收2年房屋租金。经开区投资建设了规模达2000平方米的兴隆商贸中心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扶持返乡农民210户,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3人。
二是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返乡创业项目库、人才库、专家库,构建了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为依托,以专门服务窗口为载体,以政策咨询、项目推介、专家点评、创业指导为核心的“一条龙、立体化”服务平台。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并计划逐步向基层延伸,今年计划覆盖50%的乡镇,2018年实现全覆盖。去年,长春市实施了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一个门、上一张网就能办理所有业务。各县(市、区)积极建设和改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站,为返乡人员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创业服务,榆树、农安、德惠、九台成为“吉林省与阿里巴巴合作示范县”,其中“村淘项目”已在九台落位运营。
三是确立了更加健全的组织体系。为形成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合力,长春市建立了联席会议、创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联络四个平台,“举全市之力、兴农民创业”的政府引导模式基本形成。各县(市、区)广泛开展了返乡创业人员情况摸底,精准掌握相关信息,及时有效提供帮助。市发改、工信等部门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一系列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措施;市农委开发了长春农业综合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并与团市委等部门一起组织开展了农民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人社等部门大幅提高了创业贷款扶持额度并提供社会保险补贴。
三、实施“暖流计划”,促进农民增收减负
2016年,长春市实施了“暖流计划”,直接或间接惠及城乡居民650万人次,总增收实现23.4亿元,人均增收360余元。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8号文件印发了《长春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暖流计划”2017年行动方案》,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社会热点、扶贫脱困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向农民群体聚焦,解决重点问题。重点突出农民群体,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点,通过实施壮大新型农业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大果榛子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等途径,鼓励返乡创业,提高增收能力,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政策上的倾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今年的“暖流计划”涉及农民增收内容共10项,预计惠及农村劳动力约54.9万人,预计实现增收约47944.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873元。
二是向群众最关切利益聚焦,解决热点问题。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难看病贵、低收入群体帮扶和弱势群体保障等利益问题,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后,在向市民化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通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工伤待遇水平,完善困难学生教育资助体系、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万人计划、推进棚户区改造等途径增加弱势群体收入。通过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提高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扩大保险待遇享受范围等措施,减少群众负担,预计惠及弱势群体约20.5万人,预计实现增收约7607万元,实现人均增收371元。
三是向脱贫增收聚焦,解决难点问题。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通过落实“1+N”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实施“六个一批”脱贫工程,多方“输血”夯实发展基础,自身“造血”激发内生动力,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精准施策,聚焦靶向治疗,确保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引来致富的“源头活水”,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预计帮助83142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预计较2016年人均增收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