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谱新篇——白城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21.12.2015  08:4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去落实。一年来,白城市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注重探索创新,落实重点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创新开展“六星一网”工程,提升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整体水平。把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作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和“头号工程”,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以“六星一网”工程为载体,着力打造面积充足、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冬季取暖、管理科学、活动经常的“六星”阵地,实现服务方式“一网覆盖”。工作中,通过采取试点先行、部门包保、日常调度、联合检查、通报表扬等多项举措,推动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全面开展。2015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15亿元,完成规范化服务建设村67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4%,超额完成省委规定指标的269%,开展领办代办服务和巡回服务8380次。改造后的村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基本上达到了“六星一网”工程标准。在村部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窗口、引入企事业单位进村部、探索村社资源共享等模式,拓展村部服务功能,群众比较满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洪岩来白城市调研,对该市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评价白城市的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工作进展快、标准高、投入大、效果好,为农村基层党建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组织实施“五联共建”工程,强化村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在巩固拓展“跨村联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以组织联建、产业联营、发展联动、党员联心和农民联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凝聚向心和引领带动作用。在洮北区平安镇中兴村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暨“五联共建”工程现场会,采取实地参观考察、听取经验介绍、观看专题片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联共建”工程进行动员部署,推广了洮北区平安镇1个跨村联建党总支(含5个村)和1个村企联建党总支(含5个村)的经验和做法。目前,全市共建立不同模式的联建党组织177个,参与联建党组织388个,配套带动发展产业189个,带动农户9539户,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进而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切实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采取专题辅导、观看专题片、实地参观考察、典型经验介绍和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举办了为期5天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实行封闭式培训,99名学员统一住宿、统一就餐。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结束后,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及开发区参照市里的模式,分别举办了为期3—5天的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班,培训面达到100%。实施“项目支书双助力”工程,通过在政策、人才、培训、考核等方面开展助力活动,进一步发挥项目支书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地已制定扶持项目支书优惠政策124项,建立乡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才帮扶对子1055个,为项目支书协调资金6840万元,落实扶持项目674个,带动农户24168户。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为全市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中省直包保贫困村重新调整和选派459名“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在通榆县组织召开全市“第一书记”包村工作现场会,引导“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推动包村工作深入开展。目前,“第一书记”共帮助包保村制定帮扶措施3528条,解决实际问题1312个,办好事实事1093件,落实帮扶项目313个,化解矛盾纠纷914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67名,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3个,健全完善规章制度1214个。

      ——持续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推动升级晋档。推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年度分类定级制度,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倒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对象138个,实行整顿工作“约谈制”、“问责制”和“销号制”,建立整顿工作台账,召开动员会,下发工作方案,选派整顿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还选派25名市管后备干部参与市辖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按照配强班子治“”、加强帮扶治“”、完善制度治“”、解决矛盾治“”的思路,采取领导进点、部门包点、工作队驻点等措施,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人、财、物和政策向基层下沉,形成推进整顿工作的强大合力。整顿工作中,共制定整改措施1347项,协调生产物资和项目资金3408万元,解决难点问题1152个,健全完善规章制度650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率达到100%。通过开展整顿,进一步补足了基层党建工作“短板”,提升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断增强基层基础保障能力,夯实服务群众基础。实施项目带动,全市今年共申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省级扶持项目118个,项目总投入6559.8万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村土地确权试点,探索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实体带动、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等发展模式,全市村集体经济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预计2015年全市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可达81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8.4%,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坚持自我加压,各县(市、区)都建立了1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2015年以来,各县(市、区)财政共投入资金7066.3万元,补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市919个行政村的运转经费都达到10万元以上,村干部报酬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标准,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达到2.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