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弊立新 激浊扬清——三晋大地鼓起精气神

12.04.2015  15:14

    《光明日报》2015年4月11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革弊立新  激浊扬清  三晋大地鼓起精气神”。本报今予转载,以飨读者。
西门豹、荀子、韩非子留下的法家著作;刚正不阿的狄仁杰、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等写下的廉政佳话;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三晋儿女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可歌可泣的精神……目前,山西正集中创作一批廉政文艺作品,脍炙人口,撞击心扉。
    “革弊立新,激浊扬清”的思想文化之力,使三晋大地鼓起了精气神。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一次讲话中说,要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搞好“历史回放”,进一步弘扬山西优秀的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吸取精华,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
大道至简,把握精髓
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令人震惊。处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山西反腐力度持续加大,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去年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初步净化了政治生态。王儒林反复强调,要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从思想上解决“不想腐”的问题。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陷入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道德滑坡泥潭的情形,山西省上上下下补上“价值引领”“观念塑造”“行为约束”这些课。在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旧址,在吕梁山的红军东征纪念地,在文水县的刘胡兰故乡,在平型关战役遗址……每天都有众多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文化的滋养。王儒林说:“一定要把学习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摆上突出位置,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握好思想文化的魂、根、翼,让其入脑、入心。山西社科界、文化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正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理念,研究、挖掘文化精华,探索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弘扬方法和途径。省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说:“把优秀文化作为思想灵魂、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不去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能一阵风吹过完事,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大视野谋划、深层次设计。山西在治标的同时,正在治本上下功夫,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按照“六权治本”的要求推进,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  ‘笼子’,精心构筑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保障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改善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民生、保护环境、建设太原轻轨……3月16日,336项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政府任务责任分解,由8位省政府领导牵头,具体部门负责实施,强力推进任务落地。接受任务和责任的干部们表示,要正道直行,以公仆之心侍奉苍生,化万千艰辛为百姓谋福。
    浮山县推行  “亮晒评群众工作法”,把群众关心、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上来,明确责任人,限时解决。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进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和质询。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评价说了算。

  
当前,山西一些官员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只是被动工作,不会主动作为。面对这一现状,山西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廉洁勤政作为每个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成为每个人的日常习惯。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一大批会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
    如何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本领,山西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和引导。
    襄垣县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段爱平,带领村民致富,几年间使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提高到6000多元。她患了重病后,依然日夜为百姓操劳,筹划着美化绿化亮化村庄,给每家安装有线电视,发动乡亲搞药材种植。段爱平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在全省播放,引起强烈震撼,广大党员干部以此为榜样,尽快调整好状态,抛弃患得患失的小九九,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
    昔阳县井沟村村干部马怀兰,拿出自家全部积蓄500万元,卖掉了城里的住房,为村里打通了“出山路”,修建起“户户通”,在荒山秃岭上植树30多万株,成立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平,带领乡亲种大棚蔬菜,发展经济林,硬是在荒山秃岭上走出了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人均年纯收入已连着翻番,达到了1万元。
    这一个个典型,在干部群众的心中激起涟漪。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见贤思齐,以勤政廉洁的一言一行,日积月累,在人民群众的心里筑起勤政公园与廉政雕像。
破解困局,激发活力
煤炭供求关系的变化令“一煤独大”的山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重创。过去的一年,经济增速从2013年的8.9%陡降至4.9%,排名全国倒数第一。山西省的书记、省长有压力吗?他们是如何面对的?人们关注着问题,期待着回答。
    王儒林说:“富民强省是3600万山西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全省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实现民富、民乐、民安。
    这“抓铁有痕”的铿锵语言给人信心和力量。近日,一个好消息令人们振奋:投资150亿元的“山西科技创新城”开工建设,清华大学、中煤科工等27家研发机构确定入驻,并引入科研人员1.7万余人,引进院士工作团队20个,“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88名,对接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全国人大代表令狐安说:“现在是各类资本到山西投资的好时候。现在山西的风气正了,机会多了,谁先投资,谁先得利。
    在每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汁液的帝尧古都临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呈现出勃勃生机。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现代旅游园区等一个个园区正在崛起,“”上串起了17个文化旅游园区,形成了以尧文化、大槐树文化、晋国文化、丁陶文化和中镇霍山为主的5大文化旅游景区。在临汾都市圈内,滨河东路串联起尧都、洪洞、襄汾“一城三区”。同时,全市12个大县城建设、60个重点镇建设,呈现多点推进的发展新局面。
    再到太行山里走一走,看到红色旅游产业生机勃发。人们在这里观看实景剧《太行山》,体验东渡黄河、红星杨、太行母亲、百团大战等生动场景,畅饮着红色文化的乳浆。据了解,这里正在开发多种形式的红色产业:八路军情报纪念馆、八路军文化休闲一条街、八路军实物展览馆、八路军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等一系列相关项目正在陆续实施。  (光明日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