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场屯到兴源新村——松原兴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强村之路

06.01.2016  09:30

      核心阅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兴源农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的实践,把一个土地贫瘠、生活贫困的马场屯变成了农民新村,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太平川,长岭县的一个镇。马场,太平川镇的一个屯,曾驻军牧马,很是辽阔。全屯子,72户人家,以马场为屯名,就是不想被看小,可是这里土地贫瘠,盐碱化严重,两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

      2013年,松原兴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马场屯成立。现在,马场屯的村民,住城里房,吃城市饭,上工人的班。7层高楼里住着马场屯村民,这里已被称为兴源新村。

      好日子靠的是谷子地

      兴源新村村民的好生活,是从种植传统作物谷子起步的。

      冬至过后,一场纷纷扬扬的雪,让兴源新村换上银装。中午村民还在广场扭起了秧歌,到了下午,班车上、棚室内外,满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天冷了,往返镇里的班车一直不熄火等着下楼乘车的村民。乘车的多是在镇家具板厂上班的村民,进城上学的学生,还有就是去城里寻财路的人们。村民介绍说,基本的生活用品,村合作社的超市都可以买到,而吃的菜都是村里大棚出产的,超市里也卖。超市旁是诊所,过一阵县医院还会成为村民的合作医疗单位,就有驻村医生了。

      这些改变,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回归和一个合作社的兴办。这个人就是47岁的张造力。

      当年,初中没毕业的张造力,一头扎进马场屯并不高产的地里,整整3年,尝尽农民该吃的苦该受的累。为了寻找一条翻身的路,他离开家乡,多年的奋斗,他创下了一份事业。2013年他再次回村,用建厂挣来的钱,帮村里修了路。路通了,村民却不让他走了。他们说路通了也难富,不如带大伙干,让大家都富裕。于是,他留下来,立志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富路来;于是,兴源合作社应运而生。

      “地拿过来,统一经营。盐碱地当时租金是每公顷2000元,我们给到5000元。”兴源合作社理事长张造力对自己的起步和发展决策充满信心。

      “第一年村民有了土地承包款纯收入,一年中还有稳定工资收入。等3年后,合作社有利润后,村民在合作社投资收回之后,实现二次分红。

      短短2年半,张造力带领乡亲们,整合村内土地,成功种出高品质谷种,2015年谷子种植了300公顷。在长岭县,谷子产业已逐渐成了气候,太平川镇、前七号镇、三十号乡、前进乡等乡镇谷子种植已初步形成规模,全县谷子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公顷。

      谷子产业规模的成型,最直接受益的,还是乡亲们。

      再进步靠的是产业集群

      种谷子,只是让马场屯的乡亲们脱了贫;要奔富,不能只走这一条路。

      在这里,合作社以每公顷10万元改造的100公顷盐碱地里,种植的水稻已获丰收。

      养羊场的3000只存栏育肥羊吃谷秸秆、自产谷物,累计已出栏4000只。还有10万只蛋鸡,还有养牛项目,除了创造相应的产值外,粪肥还田,为菜地、谷地和盐碱地增肥。

      棚菜地里准备于春节前上市的返季香葱、菜花及叶菜,长势正佳。

      “以前种过地,知道哪里缺水,再跟管技术的师傅学其他种菜技术。”53岁的村民孙福军他们4个人管合作社30栋大棚。“以前种地养羊不算账,挣个年吃年用,现在土地上有收入,打工也有收入,变成工人,收入增了好几倍,挺有满足感。

      像老孙这样的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现在都能在合作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据介绍,村内招商项目老年公寓已经入住50人,吃自产菜、新粮,食用山上遛达鸡。宾馆、酒店建设项目已列入日程……

      产业化靠的是技术支撑

      发展农业产业需要的是技术支撑。2015年12月24日,北京农林科学院设施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兴源新村新上的智能大棚安装可追溯系统软件。这个省里的试点项目,能落户这里,让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的书记代艳臣特别兴奋,他们要采用现代生产手段生产了。

      在兴源合作社,外请了很多技术人员。种植冷棚葡萄,请的是黑龙江的技术员。在蔬菜大棚当技术员的郭占文则来自内蒙古赤峰。老郭负责在30个暖棚种菜,郭占文说,种的菜不够规模,拿货量不够。这种观点逐渐得到合作社的认同,建造1000栋大棚的项目,近期已经报了上去,一旦实施,不仅能改变蔬菜品种少、数量不足的现状。而且,这里会成为一个蔬菜生产基地,附近县城甚至白城市都有了菜园子。

      2015年12月25日,63岁的李顺发和他的老伙伴一起回忆夏天为谷地除草的经历,他说,谁都知道,谷子地除草,耗费人工,效果还不好。我们这些老庄稼人,啥庄稼活没干过,可这300多垧谷子地,大家伙干了1个多月,结果还是没制住疯长的杂草,最后还是靠了人家的药。

      他说的人家就是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主任席真,他们承担谷子种植方面的课题,研究有利于谷种生长,却不让杂草生长的药剂,并且还要为谷子种植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我是农民的孩子,我上学是国家培养的,因此有义务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支持合作社及村民的发展。”席真说。

      记者点评

      兴源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观光农业,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预见,随着谷子等产业及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村屯逐步实现融合发展,将会有更多老村屯蜕变为新村,走出更多高素质的新农民,彻底改变村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