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时间,6.5万户农村百姓住进新房——通化市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回顾(上)

22.12.2015  08:57

  近日,记者来到通化县英额布镇新英村低保户康文库的家中采访。康文库和老伴儿正坐在炕上看电视,新盖的房子非常暖和,康文库上身只穿了件薄毛衣。康文库高兴地说:“这回好了,多冷的天在屋里都不用穿棉袄了。”康文库是残疾人,老伴儿患有精神疾病,家里日子过得很艰苦。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以前的生产队就把一个用石头盖的房子让他家暂时住着,这一住就是几十年。今年,政府出钱给他家盖了一栋50多平方米的新房,圆了他几十年的住房梦。康文库的故事只是我市农村危房改造解决特困百姓住房难的一个缩影。

  自2012年以来,通化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机遇,积极向国家、省争取改造资金10.8亿元,改造农村危房6.5万户。经过四年来的工作实践,通化市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新举措。

  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通化市及所辖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危房改造的统筹推进工作。通化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全市农村重点工作,列入全市民生工作实施计划和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各地将危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年终考评及奖惩挂钩,形成了“市级负总体责任,县级负主要责任,乡镇级负具体责任,村级负直接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建立了“旬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年评比”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各地工程进度和实施情况,并与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开展跟踪督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工作运行机制。

  采取“三步走”战略有序推进。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把经济上最困难、居住上最危险、最需要房屋改造的农户作为改造重点。采取“三步走”战略,一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突破口。2012年,解决了25898户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2013年,重点在“统筹”上下功夫,在对困难群体住房实施改造的同时,跳出单纯为改造而改造的思维模式,将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有机结合,大力推进“百个村屯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危房26100户,实现了“既见新房,又见新村”;2014年和2015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重点解决农村特困群体住房12680户。

  强化政策指导引路。通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通化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意见》、《通化市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针对集中改造的农户制定了屋瓦、塑钢窗、防盗门、墙体保温和房屋墙体颜色“五统一”建设标准,提出危房改造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有效衔接,统筹考虑,积极建设美丽舒适宜居新村。通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在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召开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观摩交流,不断提升各县(市、区)危房改造建设水平。

  创新包保帮扶方式。通化市建立了“三包保、一协调”工作机制,即县(市、区)领导包保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各地危房办负责全程组织协调。针对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零收费,并通过政府帮建、社会捐助、亲情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2014年,通化市委、市政府采取市直机关干部捐款和民政救助的方式,筹措资金300万元,为新建住房的565户无能力特困农户添置生活必需品,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入住新居,过上新生活。

  规范资金使用管理。通化市提出“渠道不乱、投向不变、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移民安置、社会捐助、环境整治等涉农项目与资金整合使用,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为保证资金管理和使用安全,各地对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专账管理,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强化监督,发现截留、挤占、挪用改造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