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唱响“新农歌”——“北大仓”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2.2017  19:48

  高端农产品不足,加快提质调结构;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多措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活力不强,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享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正全力补短板攻难点,探索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提质量:“瞄准”农业供给侧

  黑龙江省富裕县长兴现代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贺敬明最近两年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不种持续降价的玉米,改种经济作物甜菜、辣椒,合作社收入增加到上百万元”。

  如今,像贺敬明一样调整种植结构的人在黑龙江越来越多。今年春耕前,黑龙江省农委组织专家编制了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域布局,最终调减四、五积温区玉米面积1000多万亩。

  通过调减非优势产区种植、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强化玉米促早熟和收后保管措施,今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品质、收益均好于上年。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介绍,今年全省加大玉米专优特新等品种推广应用,玉米平均单产提高5%以上,标准水玉米每公斤价格同比高出0.1元至0.14元。

  全省还通过更新药械喷头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等方式,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全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0多万吨,涉及3000多万亩农田。目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经增加到76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达到4140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4%。

  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提高供给质量、增加优质农产品供应同时,黑龙江省持续发挥着全国粮食安全稳压器和压舱石作用,粮食总产连续7年全国第一,连续8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增效益:做好营销“大文章

  近些天,黑龙江省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农民姚艳芹格外忙碌,因为她家的五常大米在网上销售格外火爆。

  “前几年五常大米价格也不错,但卖得并不太好,主要是好东西没人认,一家一户的大米又进不了商场。”姚艳芹说,增收得益于打开了电商这个销售渠道,原来一斤大米卖五六元,现在一斤大米卖10元。

  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把市场营销作为农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今年3月开始运营的黑龙江大米网年内交易额有望突破20亿元。推出众筹、私人定制等互联网营销项目近500个,实现销售金额超6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全年有望突破8%。

  除了种粮增收外,创业增收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木兰县农民王海燕发展柳编致富后,又带动3000多人加入柳编事业,100多个贫困户从事柳编脱贫,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目前,全省农民创业参与人数达到150万人,创业纯收入超过33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4.9%和45%。农民创业已成为全省“双创”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动农民创业,黑龙江省积极组织创业农民与金融机构对接,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创意大赛。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农民创业贷款余额38.7亿元,支持创业农民3万多户。

  添活力:改革“驱动”乡村振兴

  “以前虽说也是集体所有,但体现在农民身上的权利经常看不到、摸不着。”在村里住了几十年的农民王治铭说,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后,农民都把集体财产看成自家财产的一部分了,因为“股份可以分钱了”。

  62岁的王治铭是黑龙江省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农民,家里20多亩水田。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老王家里被核定为11个股份,今年3月从村集体收入中分到了1100多元。这些钱是村里2016年集体收入分红。

  2015年5月,方正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如今全县67个村已全部完成股权改革。在已经分红的10个村中,个人分红128万元,村集体分红55万元。一些农民说,“看不见的股权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近年来,黑龙江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115个改革试点村,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有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基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保险领域的改革也在加快推进。新型抵押担保贷款、农业产业链贷款、农业订单质押贷款、银保银担贷款等新的贷款产品越来越多,农民贷款也更加方便。目前,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抵押贷款余额已达215.8亿元,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87.8亿元。

五年来我国“三农”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冬日的吉林松原,天寒地冻。农业委员会
到2021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重农业委员会
黑龙江:“东北好玉米”促“购销两旺”
  在农业大省黑龙江调查发现,玉米市场化改革以来,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