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沙龙:让博物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是世界博物馆日设立的根本意义所在。为此,每年的世界博物馆日,不仅都有纪念活动,而且推出不同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特别邀请吉林市博物馆有关人员,作客本期的文化沙龙,共同探讨博物馆日纪念与宣传的目的以及博物馆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
引言: “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是世界博物馆日设立的根本意义所在。为此,每年的世界博物馆日,不仅都有纪念活动,而且推出不同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以来,世界博物馆日也是中国一年一度不会忽视的日子。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最重要的载体,是最具灵魂性的存在。它全部的价值与意义,终究是为广大民众服务。增强民众对博物馆的认识与需要,努力发挥博物馆的功能,是博物馆日不变的主题。
一切纪念的意义,都不仅仅是纪念本身,特别之于今年的主题,纪念只是实现主题的开始或开篇——吸引大众,让大众了解博物馆,认识博物馆,需要博物馆,进而使博物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纪念活动组织者的出发点。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吉林市博物馆有关人员,作客本期的文化沙龙,共同探讨博物馆日纪念与宣传的目的以及博物馆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
让博物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主持人:李桂华 特邀嘉宾:侯杏 金熙茗 张英锐
吉林市博物馆全景
嘉宾简历:
侯杏 吉林市博物馆馆长
金熙茗 吉林市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
张英锐 吉林市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
主持人: 侯馆长你好!今年的世界博物馆日,吉林省纪念活动主会场设在吉林市,市博物馆作为承办单位,与以往相比,是否要担负更多责任与义务?
侯杏: 是的,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纪念活动,较之往年,得到有关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很大原因是,今年的纪念活动与国家刚施行的《博物馆条例》首个宣传日一起进行,纪念与宣传的力度是空前的。在我省,博物馆日纪念活动的主会场首次设在吉林市博物馆,这对我们来说,责任与义务更为重大。以我们博物馆为主会场举办的系列活动,不仅代表市博物馆,还要体现出吉林省的水平。活动时间上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月,从5月18日,到6月18日。
主持人: 市博物馆精心准备并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的,设想达到什么样的预期?
侯杏: 本次活动我们以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合理利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为主旨展开的。为了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国家新出台的《博物馆条例》尽快深入人心,我们想了许多办法。除了过去常用的宣传方式外,还边摸索边实践一些新的宣传方式,目的就是让原本收藏在库房中的文物活起来,让条例的条文生动起来,和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像我们策划的《印象市博》优秀成果展、《博物馆条例》漫画展、《吉林地区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吉林省各博物馆工作成果展》、《印象市博活动日志》等五个展览,及“大学生辩论赛”、“吉林市历史文化精粹”文物展示秀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当天我馆还派出了文物鉴定专家在现场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文物鉴定。
老办法与新办法并行使用,现在看来效果相当不错。有些尝试为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打开一个新思路。只要能让民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进而需要博物馆,留恋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会积极尝试。
主持人: 金老师,你怎么想到用漫画的方式逐条解读《博物馆条例》的?
金熙茗: 新的条例因为颁布时间不长,对普通群众来说还很陌生。如何唤起大众的兴趣,理解国家颁布《博物馆条例》的意义,我和馆里的相关人员经过多次研讨,认为图画相较文字而言,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容易被人接受。如果将《条例》内容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会不会更好?是不是更容易被民众理解和接受呢?于是我进一步认真研读了《条例》并进行了比对和思考,发现用漫画的形式展现《条例》内容确有可行和可取之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找来了专业的漫画师,将我们的想法和漫画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又通过漫画师的再创作——草稿、初稿多次修改调整后,最终将严肃的《博物馆条例》,以漫画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主持人: 展出以来效果怎样?
金熙茗: 可以说总体效果非常好,超出我们的预想。活动期间,我在展厅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对展览最感兴趣的是青少年。很多青少年是和家长一起来看展览的,他们非常喜欢卡通漫画形象,所以容易被漫画内容所吸引。很多小朋友对展览设计的形象为什么是火箭、跷跷板、树木等感到很好奇,于是就问身边的家长。家长为了解答孩子的问题,就需要认真观看条例内容并思考,最终给孩子解答。有的家长的解答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就向讲解员询问,和我们发生非常有趣的互动……
主持人: 张老师,本次博物馆日“吉林市历史文化精粹”文物展示秀很吸引人。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示?
张英锐: 作为吉林市人,多数人对这块土地的历史不够了解。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历史很短,缺乏文化。这些误解,主要因为许多久远的历史被时间尘封了,留下的遗迹,多以碎片的形式呈现。在普通观众看来,一块石头、一块残片、一枚锈迹斑斑的铜器,就是文物,是死板的,吸引不住人。不吸引人也就无从让人了解这些文物的内涵。一件文物实际上是一种已经逝去的曾经鲜活的生活,甚至是一个时代的证明。为了达到吸引住观众、让观众记住这些能够代表一个时代一种生活的器物,我们选出这些馆藏精品,以模特走秀的形式一一展现。用这种吸引人的形式,展现了吉林市历史文化的缩影。
主持人: 这些文物都是咱们馆的精品,之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张英锐: 我们这次展示从青铜时代开始,时间跨度达三千余年。比如西团山文化的石刀、石斧、陶罐、猪首石雕;两千多年前立国于龙潭山下的夫余王国的“对头双鸟首剑”、抱钱陶俑、青铜人面车辖;渤海时期出土于乌拉街杨屯大海猛的“双人驭马铜饰”和蛟河市七道河村渤海建筑遗址的莲瓣寿带纹瓦当、变形莲纹瓦当、卷云乳钉纹瓦当和联板T纹瓦当;出土于丰满区江南乡的金代双鲤铜镜等等,我们以展示秀的形式,试图复原当年生活某一场景,让观众对文物所代表的历史岁月有一种真实的印象与感受,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物精品,让历史在与现实的互动中活起来,从而让观众较为直观地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的变迁。
主持人: 谢谢三位嘉宾带我们了解博物馆。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