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遣春温上笔端

25.03.2016  10:57

猴的问候——丙申正月晓光小品展” 在一场罕见的春雪后于3月5日在三鱼堂画廊举行,24件以猴为题材的作品讲营造属于吴晓光的“猴年春意”。

  吴晓光中国画作品《满月

  “猴的问候——丙申正月晓光小品展” 在一场罕见的春雪后于3月5日在三鱼堂画廊举行,24件以猴为题材的作品讲营造属于吴晓光的“猴年春意”。

  我和晓光相识较早。他是吉林市第一位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双会员,这身份在全国也不多。他那汉简风格隶书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青铜器、青花瓷国画让我过目不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奥运那年,大收藏家茹古斋画廊主人刘国柱先生不惜重金签约晓光,大量吃进其风格日趋成熟的青铜画作品,引得画廊界、收藏界一片欷歔……

  春节前应邀主持松花江美术馆的新春联谊会,晓光为活动提供了一件奖品。是一件圆形画猴小品,抽奖展开时,我清晰地听到全场的惊叫声。是惊叫声,是在一个挂满了近现代大家名作环境中发出的惊叫声,晓光的作品真是惊艳四座。那时我就想,晓光应该举办一个以猴为主题的展览。那时,我刚刚在北京观看了宏宝堂举办“李燕画猴迎新春”和珏澜画廊举办的“丙申中国画名家画猴邀请展”,欣赏了李燕、王涛、刘大为、赵建成、唐勇力、冯远、范扬、田黎明、于水、史国良、梁占岩、刘进安、陈钰铭、李孝萱、尉晓榕、袁武、刘庆和、何加林、贾广健、刘万鸣等名家笔下的画猴精品。但我觉得,把晓光的作品放置其中,也毫不逊色。

  猴子入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由来已久,我收藏的2000多年前的汉画砖拓片上就可以看到有人玩猴的画面。据唐代《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晋著名画家戴逵绘有《胡人弄猿图》;唐代则有边鸾的《石榴猴鼠图》等;而北宋易元吉擅写獐猿,呼之欲出,充满天趣;南宋法常有《观音猿鹤图》流入日本;南宋刘松年有《猿猴献果图》传世;明宣宗朱瞻基亦擅画猿留有《戏猿图》;清末高奇峰的《猿月图》,将猿猴拜月之神态描摹得灵动传神;清代任伯年的《封猴图》,以枫树与猴的搭配,寓意青云直上。现代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可称是画猴史上的一面旗帜。前者工笔画猴形神俱足,后者继承有度,不但擅长写实之猴,还脱颖出机灵生动的小写意猴。

  在传统文化中,猴子敏捷机灵,是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祥瑞动物。在中国绘画中,画家们将猴子的智、勇、勤、义等特性活灵活现纳入笔端。猴子是富贵吉祥、才华横溢、统帅首领的象征,自古就受到人们青睐。

  晓光画猴,偏重传统,亦彰显现代特色。中国画在通常情况下,强调水墨的黑白,意味着贴近了文人艺术家的淡泊,趋向“”;而强调鲜艳色彩,则意味着与世俗世界更亲近的态度,趋向“”。晓光画猴以墨为本,色彩浅淡为陪衬,用大红、朱红破彩画面,配景中的事物都和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紧紧相连,避开了“封侯”“拜寿”等习见题材,代之以招财、如意、鞭炮、美酒、对弈、得鱼、放生、观喜、弹琴、观画、书翰、画瓷以及时髦的自拍等,表现了猿猴这一在自然界与人同祖而亲缘最近,智力发达、习性活泼、动作敏捷、机灵狡黠的动物的可爱形象。画面艳丽、亮堂、明快、刺激、一目了然,充满了传统的新春民俗文化符号,令人感动。

  晓光画猴,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灵猴人类的内涵。在这次展览中,有两件堪称经典的作品,都在展览前夕被藏家高价购藏,即《猴舞新春》和《满月》。

  《猴舞新春》是一件12米长的手卷,58只相态各异的猴子呈现出一派人间新春景象。这种手卷由于内容繁多,创作时每个局部和细节都需要处理好,但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局部都要服从整体。这就需要把握好组织能力。如:前后、呼应、疏密、藏露、冷暖以及数量上多与少的关系等。只有将诸多的关系处理得好了,再复杂的画面、再多的内容,也能做到多而不乱、多而有序。这件作品即是如此,近看局部,远看整体,既经得起近看,又经得起远观,远近都好,堪称成功之作。

  与《猴舞新春》的“一字长蛇阵”不同,《满月》中,11只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的猴子呈方形构图依偎在一起,安静地等待着月圆。王安石诗曰“丹青难写是精神”,所谓“精神”,既包含着客观物象的“”,亦即其典型特征与生命状态,更包含作者的情思与感觉,而后者则是根本性的,古人的“心画说”即是指此。一幅作品的动人之处,关键在于艺术家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立足于客观物象的“”韵,赋予客观物象主观的情感与心理力量。(作者/王宝林 编辑/杨世阳)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