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既要解决实际问题 又要消除认识误区

10.09.2015  11:38

  当前,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话题。无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公布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还是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与分值,与教育公平相关的信息和政策都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表明,教育公平已成为人们的基本诉求。但是,在充分认识教育公平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教育公平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防止“欲速则不达”。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涉及亿万群众,不同群体对教育公平都有自己的现实需求,这决定了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当前,教育公平问题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关注甚至争议,首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反映到教育层面,就是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其次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人们对教育公平存在不同认识,有的认识显然存在偏差,如简单地将公平理解为“平均”或“结果一致”。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也在社会舆论层面造成误读。
  
  教育是公共产品,公平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对教育公平应正确理解。一般来讲,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相对应的教育理念分别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起点公平是基础,过程公平是保障,结果公平则是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三类公平实现的难度呈递增态势,实现的过程也是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教育公平不单纯是教育问题,而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解决的过程也错综复杂。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不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当前,尤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教育投入上,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部分地区教师待遇偏低,部分农村地区教学基础设施还较薄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为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在保障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差异化的多样需求。
  
  在资源配置上,继续向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向社会困难群体倾斜。当前,着眼于实现教育公平,应对教育发展薄弱的地区和困难群体采取特殊扶持措施。如近年来,重点高校通过专项计划招收农村学生,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逐步缩小高校区域入学机会差距,最低省份录取率和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将力争从2007年的17个百分点缩小到2017年的4个百分点;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必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在教育管理上,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督导。当前,人们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些举措之所以存在误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因此,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充分回应社会关切,建立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尤其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打通教育政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形成最大共识。同时,在教育管理上应加强政府督导。我国正在进行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加强政府督导,对事关教育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监督。过去几年,政府督导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督导力度,保证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贯彻落实。(余冠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