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万多起事故因路怒而起 危险驾驶承担更多责任

24.05.2015  09:43

  近期,“路怒症”现象备受关注,此前对这种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开斗气车”,在国外称“攻击性驾驶”。18日,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由于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有危险驾驶行为的一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危险驾驶行为者

  要承担更多责任

  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朝阳大队事故科科长刘长瑜介绍,在南湖大路上曾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出租车与一辆私家车相撞。仅根据事故现场进行分析,该出租车越双实线行驶,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根据该出租车驾驶员的描述,事发前该私家车曾多次挤别该出租车。

  “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我们调取了事故发生前相邻路口的视频监控资料。录像显示,该私家车从事发地点前一路口开始多次强行并线、阻挡该出租车的前进路线,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刘长瑜说。虽然该私家车车主矢口否认自己在事故发生前存在危险驾驶行为,但办案民警仍根据监控录像证据对此前作出的该出租车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的认定进行更改,事故双方最终各承担50%的事故责任。

   每年8万多起事故由“路怒”而起

  “英国交通管理部门曾对本国驾驶员进行调查,英国绅士们在驾车时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会明显降低,对其它车辆的容忍度也明显降低。”刘长瑜说,根据公安部的交通事故统计,我国由于“路怒”导致的交通事故一年有8万余起,而且统计表明这一数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以前不知道啥是‘路怒症’,也不知道自己开车有没有这个毛病,但现在我开车比以前更加小心了,生怕万一自己哪个动作刺激了有‘怒路症’的驾驶员。”私家车车主康女士说。

  据介绍,我国驾驶员的“路怒症”主要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抑郁型,往往表现为占道行驶。另一种亢奋型,表现为攻击性驾驶行为,在受到刺激后会出现连续变更车道、强行变更车道等危险驾驶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路怒症”表现为闯红灯、强行变更车道、不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急速鸣笛催促等行为。

   “路怒”与驾驶员性别没有直接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市民认为男性驾驶员是“路怒”的主要群体,而实际上,女性驾驶员的“路怒”表现也比较明显。

  “驾驶员在自身生理条件和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往往出现情绪失衡,在驾车时很容易释放出来。汽车作为人体手脚的延伸,如果其他人的行驶路线影响到自己,在驾驶人对这种行为的容忍度比较低时,就容易产生‘路怒’情绪。”刘长瑜说,虽然根据性别划分易患“路怒症”人群不科学,但据调查统计,受生理结构和性格因素的影响,男性驾驶员有“路怒”倾向的比较多见。

   驾驶员年审可考虑增加心理测评

  刘长瑜介绍说,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大多数当事人并不认为自己情绪波动会导致事故发生。在调查交通事故的过程中,当事人经常忽略自己频繁变更车道、强行并线等行为,警方需进行严密的后期调查才能将事故发生前的危险驾驶行为还原出来。

  “如果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存在违法行为,在事故责任划分过程中,警方会在后期调查取证时对相关信息进行认定,在划分责任时也会对此进行考量。”刘长瑜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成熟,以后驾驶员年审可能会增加心理测评的项目。尤其对驾驶营运车辆和大型客车的驾驶员,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车上很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就要放松心态,因为自己的行为不但有关自身安全,对其他交通参与者也有直接影响,只有理性的驾驶行为和平和的心态才能避免‘路怒’行为的发生。”刘长瑜说。

   路怒”猛于虎

  车对于人而言,应该只是代步工具,而不该是出气筒或武器。

  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患有“路怒症”的驾驶员,把自己和车辆突然“变成”了招灾惹祸的东西。十次事故九次快,很多“路怒”事件的发生是一方为了提速和别人抢车道,把电脑里的赛车游戏挪到了现实中。这些人,往往痴迷于“速度与激情”,开车不叫开车,叫体验刺激。一踩油门,一握方向盘,得意洋洋,自我感觉良好,横冲直撞,唯我独尊,仿佛马路只为自己一个人铺开,别人绝对不能超越自己,把当初考驾照时学的规矩扔到了爪洼国。还有一种人,属于“老虎屁股摸不得”型,一旦发生剐碰摩擦,不找交警和保险公司,而是先露出狰狞之相,出口不逊或拳脚相向,上演全武行。

  “路怒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平安社会乐章的不和谐音符,此类恶性事件屡次发生后,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这种光天化日下马路上的公害,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可能视而不见,随后更严厉的惩戒法规将会出台。这就需要驾驶员调整心态,培养涵养和好脾气。

  你不能再“路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