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民互动,同德围“突围”的范本意义

29.12.2014  10:23

原标题:政民互动:同德围“突围”的范本意义

  社评

  公共工程牵涉群体多、矛盾盘根错节、各方利益互相拉锯,让不少本该造福于民的工程遭到搁置。在这个意义上,“同德围模式”具有范本意义,其核心便是良性的政民互动。

  12月28日,广州同德围南北高架正式开通。凌空架起的高架桥,是同德围开始“巨变”的节点。这个仅有3.59平方公里、却塞进30万人口的地方,自此告别只靠“华山一条路”的困境。高架正式启用后,可以分流同德围南北方向现有车流量的55%以上,大大纾解当前拥挤的交通现状。(12月28日《广州日报》)

  上世纪90年代,同德围作为老城区搬迁户及解困户的安置地,人口剧增,而当时只有一条西增路贯穿南北。交通难、就医难、上学难、如厕难……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令同德围居民苦不堪言。2012年,同德围被作为广州城市综合治理的一道突破口,正式拉开了整治大幕,首批“9+1”工程也吹响号角。仅仅两年时间,在百姓反映强烈的交通问题上,高架横空出世,解决了民众的燃眉之急,且在外观设计、成本控制、路灯管理、隔音配套等方面均交出了漂亮的成绩。

  城市综合整治是当前不少公共管理者面对的棘手问题。而公共工程牵涉群体多、矛盾盘根错节、各方利益互相拉锯,让不少本该造福于民的工程遭到搁置。在这个意义上,“同德围模式”具有范本意义,其核心便是良性的政民互动。解剖这一范本,可以给我们带来多重启示:

  首先,从民心所向是政民互动的源动力。民心工程才是重点工程。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钱用在刀刃上”,急民众所急,知晓并干好民心所向之事,才能为政民互动提供动力。据报道,从1996年开始,先后有7家中型以上的超市、3家大型家电进驻同德围,可是之后其中6家相继撤出,人流少、购买力低和交通不便是三大因素。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经济、民生才有向好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架建成意义不凡。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也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民意兑现是政民互动的成绩单。问政于民要有行动,见效果。虽说问政于民已成共识,但不少政民互动流于形式,到社区逛一圈,美其名曰“走基层”;开个听证会,民众上座者寥寥;搞个调查问卷,样本少得可怜……如此政民互动只有口号没有行动,自然嘘声一片。“同德围模式”中,高架桥的修成来自一位七旬老设计师的“口头建议”。当同德围“咨监委”征求意见时,老设计师的高架桥想法引起相关部门注意,随后,城建人员实地调研、求教老者,才最终定下方案。高手在民间,问政于民关键不在搞了多少场活动,而在民众有价值的想法如何应用于现实,造福更多人。

  最后,倾听最广大民众的心声是政民互动的必需品。同德围南北高架桥自确定方案以来,大的方案调整有10多次,加上局部方案调整共有30多次;大的协调会有40多次,加上其他各类型的协调将近100次。广纳民意贯穿工程始终,才能让工程始终处于民意所向的道路上。而需要注意的是,民心工程也要征集并倾听最广大民众的心声。高架工程在进行到一半时就曾遭到部分民众抗议,原来,这部分居民原本是渔民,后上岸定居于此,并非当地村民,而此前政府协商的对象都是当地“村民”,在相关部门进行10余次协商后,停工两个月的工程得以重启。民众利益群体繁杂,问政于民难免有漏,“漏则勿惮改”,政民互动需要且行且倾听。

  (陈小雁)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