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的姿势、姿态与资产

27.08.2015  14:11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利用微博微信来传播政务信息已成为普遍认可的沟通与互动方式,但面对新媒体语境产生的"路径依赖"、邯郸学步甚至盲从,已在潜移默化中异化政务新媒体应有的姿势与姿态。在各路"新媒体专家"的谆谆教诲下,我国的政务新媒体正在保持一个错误的姿势奔跑,尽管最终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姿势不对,容易造成内伤,严重的是--最后跑不起来了。

  

  "新媒体专家"在告诉政务新媒体要有速度的同时,但没有告诉什么叫温度;在教导如何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去引导和控制舆情,但没有告诉他们首先要理解人,宽容与澄清;他们认为和网友贴近的方式就是不时地以"萌萌哒"、"亲"或其他感叹词来修饰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而这种自我矮化与迎合网友的无厘头并非政府机构所擅长,更糟糕的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让人忘记其背后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本职。而一位评论者发文支持政府网站耐心回答类似"帮我找个女朋友"这样的公众咨询内容并认为这是"亲民"举动,这恰恰是在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泛娱乐化幻象中欲罢不能。

  

  从BBS时代的网络评论员到新媒体时代的大V,在大事件的面前,相关部门拿意见领袖来祭旗,以廓清集体无意识的网络情绪,但从本次天津爆炸事件也可看出,随着去中心化的加剧,煽情、软语或对抗式的舆情攻略显得越来越不凑效。新媒体传播与政府责任意识,其根本上还是术与道的区别,没有解决道的问题,在术上用力过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这也是在新媒体时代"塔西佗陷阱"越陷越深的根源。

  

  我曾听到某个政务微信的发布流程是早上选定稿子,"过五官盖六章",一直审到下午终于该签的字都签好了,于是可以发布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这完全是浪费新媒体的传播能量与效率。而在与某区县政务微信运营负责人交流时,他自信满满他们的微信平台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当我关注后稍微操作几次就发现,他心中的"极致"就连微信内容排版都缺乏基本的要求,自定义菜单提供的服务目录把政府网站的栏目链接彻头彻尾地塞了进去(幸亏微信平台限制了自定义菜单的数量),这种自大与浅薄也暗示了政府机构对新媒体平台应用的认知层次。因此,"不犯错"的思维是做不好政务新媒体的,运营人员没有发布自主权的政务新媒体也是没有出路的,以流量思维来运营政务新媒体,最终只会成为他们原本并不喜欢的那一类"标题党"。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应用体验缺乏基本常识的,最后只能是浪费服务资源,成为看得见摸的着用不上的所谓服务。政务新媒体的本职还是告诉它的目标群体他们应该知道的,成为政府网站的服务延长线,成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通道,尤其是最后一点。所以,当前对政务新媒体的应用尚不到30%,也因为在维稳与舆情管控的语境下,"传播"与"辟谣"似乎成为了政务新媒体的唯一职责。

  

  在新媒体的复杂传播环境中,政府机构的"弱势"印象在大事件中被衬托得尤其明显,而这种"弱势"恰恰是无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没有正确运用政务新媒体平台造成的。究竟怎样才是运用政务新媒体的正确姿势,至少,回应关切可以不完美,但不能没有诚意;发布信息可以有纰漏,但不能蓄意"遗漏";吸引用户可以泛娱乐,但不可愚民;面对问题可以强势,但不可没有谦卑之心。

  

  如果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那么,我们需要搞清楚,政务新媒体是粉饰的工具还是传播的工具,还是抵达真相的工具、消化误解的工具,政务新媒体不应该是"针锋相对"的工具,也不是"维护自尊"的工具,更不是为懒政、堕政开脱的工具,最终,它是政府机构推动管理服务创新、网络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工具。

  

  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