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务大厅新址启用 办事窗口由124个增至158个

05.01.2015  10:24

窗口办事功能划分更合理少走冤枉路 记者 张诚 摄

1月4日8时,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没有剪彩,没有隆重的启动仪式,在组织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参加了一个升旗仪式后,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与蔚山路(南环城路)交会处西北侧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大厅新址启用,代表着这里开始正式对外办公。与政务大厅旧址相比,新址在交通、服务设施、窗口功能划分、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背景

旧址无法满足群众办事需要

为何要搬迁新址?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协调督察处处长隋铭介绍说:“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就‘如何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征求办事群众意见,其中反映最多的就是贵阳街旧址大厅的建设规模不能满足群众办事需要。”

隋铭表示,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公共区场地拥挤,近年来省政务大厅年均接待咨询办事群众数量都在100万人次以上,办事高峰期公共区域明显紧张,两部直通电梯门口经常排着长队,而且没有成规模的群众等候、休息区,外地来省办事的群众中午有时只能在楼外等候,非常辛苦;二是交通拥堵、停车困难,建设大厦停车位十分紧张,基本上8点半以后来办事的群众就找不到停车位,有的停进来就被堵得出不去,而且门口马路狭窄,常常水泄不通,还易发交通事故;三是受到场地面积及办公环境限制,有些与办事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和中介服务、利民设施都无法进厅开展业务;四是楼内单位杂乱,除大厅和住建厅之外,还有67家公司在大厦办公,人员杂乱,管理比较困难,防火、防盗等安全问题比较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报经省政府同意,决定采取搬迁新址的办法,来改善政务大厅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舒心的服务。

■搬迁

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元旦假期集中搬迁

据隋铭介绍,为了不影响群众正常办事,搬迁过程中没有停止正常办公,而是利用工作日的晚上和元旦假期进行集中搬迁。2014年12月30日、31日晚上,省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钟,元旦放假这三天更几乎是不分昼夜地赶进度,就为了保证4日的正常办公。到了3日中午,各审批服务窗口的信息化设备已经全部接通调试完成,并具备了正常办公的条件,各项服务设施也具备了服务功能,完全做好了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正常服务的准备。

省政务大厅新址位于人民大街与蔚山路(南环城路)交会处西北侧,整体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共分9个楼层,其中行政审批及服务办事窗口设在B1、1、2层,3层是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场和职工食堂,4-7层是省政府办公厅招投标管理平台,8层是机关办公区。

■功能区

11个功能区在划分上进行优化

省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区域共划分为11个功能区,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在窗口功能划分上进行了优化。

B1层设有企业设立服务区,主要包括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项目建设服务区,主要包括发改委、工信厅、环保厅、国土厅等部门;农业发展服务区,主要包括林业厅、农委、畜牧局等部门;社会事业服务区,主要包括民政厅、教育厅、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

1层有外事工作服务区,主要是省外事办因公护照、领事认证等业务;内外商贸服务区,主要包括商务厅、经合局等部门;人事劳资服务区,主要包括人社厅、公务员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等部门。

2层有医药审批服务区,主要包括卫计委、食药监局等部门;科学技术服务区,主要包括科技厅、专利代办处等部门;公积金服务区,主要是省直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业务;涉港澳台及外国人婚姻服务区,主要是省民政厅婚姻登记处为群众办理结婚、离婚等登记服务。

窗口功能划分尽量将相关的业务窗口靠得更近,使办事的群众少走冤枉路,提高办事效率。

■审批服务

可办42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

大厅新址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区域面积达到1.03万平方米,比旧址增加近3000平方米,可容纳更多的职能部门、服务事项和工作人员。搬入新址后,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不仅将原来由于场地面积限制而游离在大厅之外的审批和服务项目都纳入大厅,同时还协调省宗教局、省金融办等原来没有进厅的单位,也在大厅设置窗口、开展服务,并将办事窗口由原来的124个增加到158个。

目前在省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的有中、省直42个部门除涉密及特殊要求外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积金支取、贷款,涉外婚姻登记,专利申请,工商年报等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接下来,马上还要引入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查阅、省政府网站在线直播、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等服务功能。

■服务设施

开辟母婴室等人性化设施

一进入政务大厅主门,就可以见到墙边放着两把轮椅,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新址在服务设施配套上也有所侧重。

“这里已经安装了WiFi,目前处在调试阶段。”据省政府办公厅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春华介绍,大厅共安装了3组共47平方米的LED全彩显示系统(B1层入门处1组、1层入门处2组)和25套电梯可视宣传设备,工作时间内不间断滚动播放政务服务信息。各办事窗口上方都安装了LED显示屏,在标志单位名称的同时,还可以简要提示承办事项。在B1层,还设有8台公用电脑,供办事群众修改资料、传递文件之用。在入门处安放省政务大厅3D模拟导航仪,全方位自动展示大厅各个服务区域。

在审批集中区设置吉林银行窗口,以便群众缴纳相关审批费用;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旁边设置建设银行窗口,以便群众办理支取、缴存、贷款等关联业务;在B1层设置商务中心和涉外婚姻照相室,让办事群众不出大厅就能复印、打字、照相。

在B1层-3层安置了自动扶梯,办事群众可以不必再排队等候直升电梯,有效节省了办事时间。在各楼层设置服务引导岗,每个楼层都有两名引导员,专业引导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引领每一位办事群众到达办事窗口。同时,还开辟母婴室、医疗室、残疾人卫生间等专用服务通道,供有特殊需要的群众使用;设置休闲茶吧、等候休息区、报刊阅览台、交通违章查询缴费机等服务设施。

迁入新址后,招投标平台空间进一步扩大,区域面积由3000平方米增加到6000平方米;开评标区实现了分层运行管理,开标室由2个增加到6个、评标室由7个增加到16个,询标室由1个增加到4个;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标书发售席位由28个增加到56个,并且为拍卖项目预留了服务空间。预计从1月30日开始,新址内的招投标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  王璐

■现场观察

方案成熟后

再启用“叫号”

记者在省政务大厅新址办公现场看到,虽然是首日对外办公,前来办事的人也不少。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还没有启用“叫号”服务,考虑到办事大厅空间大、功能区域较多,担心“叫号”容易混乱,今后可能考虑分区域“叫号”,在方案成熟后再启用。办事群众对于新大厅的服务环境、服务效率、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等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