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犹酣——延边州上下全力脱贫攻坚扫描

28.07.2016  05:37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和龙市龙城镇牛心村。52岁的尹夏淳是该村的养牛大户,他一边给牛准备饲料一边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生活的很滋润,不愁吃、不缺穿,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他兴奋地告诉记者,2015年,通过镇、村两级的帮助,他家靠养牛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村党支部书记秦贞福告诉记者,牛心村现有96家贫困户197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每个贫困户、每个贫困人口及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一户多策的方式,推出多项精准脱贫措施,精准发力,现在,全村有地的农民都忙着侍弄庄稼,没地的农民或外出务工,或发展养殖业,没有一人在家闲待,村里脱贫致富浪潮涌动。

      这只是全州全力以赴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新形势,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2016年以来,一场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州上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注定是2016年延边州改革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领导重视,信心坚定,带领群众迈开大步子

      扶贫开发工作是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群众,时不我待。全州8.5万余名贫困群众如何脱贫致富,一直牵动着各级决策层的心。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延边视察时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延边州的扶贫开发工作非常重视,2016年新年上班第一天,他就赶到和龙市南坪镇高岭村扶贫联系点,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在贫困群众吕永成家中,他鼓励吕永成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巴音朝鲁语重心长地对州委领导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下更大的决心,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延边州委、州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15年12月18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扶贫开发工作会,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消除贫困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举全州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2016年4月25日,在全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6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副省长、州委书记庄严强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州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州人民作出的 “承诺书”。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切实作为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级各部门务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力推进,确保今年3.5万人稳定脱贫,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目标清晰,进度明确。延边州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副省长、州委书记庄严,州长李景浩为组长的全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详细制定《延边州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带着问题和思考,州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走村入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就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密集调研,足迹遍布全州。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清晰。经过调研,延边州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逐渐成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究竟应该怎么干,有了清晰的思路。
      靶向精准,政策给力,找准“穷根子”和“好路子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不能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只有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才能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汪清县鸡冠乡精准扶贫计划表中,贫困户年度脱贫任务一目了然。挂图作战、“精准滴灌”,该镇探索形成了严格调查摸底、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公示、乡里审核等工作法,使全乡521户844人脱贫对象经得起推敲、检验。乡党委书记沈常阔说,要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才能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

      让8.5万人全部脱贫,任务不可谓不重,困难不可谓不大。延边州从解决好“扶持谁”入手,从“精准识别”出发,走村入户求“精准”,争分夺秒找“穷根”,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做到“户有证、村有册,乡有簿、县市有档案”,之后,又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共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46730户、85123人。在找准症结后,进行靶向治疗,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到户到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55406人,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支持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支持发展产业和就业项目,落实扶贫措施,提升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易地搬迁一批,按照“立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对贫困人口中列入搬迁规划且有搬迁意愿的4060人,结合土地整治、流域治理、城镇化、土地流转、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采取集中或分散安置办法,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程度,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对因学致贫的2655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对因病致贫的41204人,实施健康扶贫行动,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扶贫对象民政求助政策。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开发性扶持政策脱贫的30115人,通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兜底脱贫。一事一议帮扶脱贫一批。

      在扶贫中,延边州把项目作为精准施策的突破口,通过与贫困户面对面商议研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切合实际、保证脱贫的项目。建立了脱贫攻坚项目库,组织实施“百千万”包保工程。目前,延边州已经谋划产业类扶贫项目983个,总投资17.2亿元,做到“资金瞄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每个贫困村基本上都确定了主导产业,有的搞农牧业合作社,有的搞特色种养业,有的搞乡村旅游,做到立足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围绕改水改厕、农村公路、危房改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谋划对接一批项目,彻底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开发不断加力,特惠政策持续跟上。2016年,州本级财政专项列支扶贫资金1000万元,各县市也都列支了扶贫资金,这在延边州历史上是第一次。同时,各县市还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和龙市用600万扶贫资金作风险抵押金,撬动银行贷款6000万元。

      边境村屯脱贫是延边州脱贫攻坚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难点。延边州制定了《延边州边境脱贫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强基富民固边工程,进一步加大对边境村屯的帮扶力度,着力落实返乡创业各项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安居乐业,实现“扶人又扶业、穷村变富村、人走人又回、空心变实心”的目标。

      咬定目标,不等不靠,激发内生动力鼓足干劲奔脱贫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关键,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关键要有个好带头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初夏时节,阳光明媚。行走在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鲜花锦簇、道路整洁,太阳能路灯亭亭玉立、健身广场器材闪亮,群山环抱里的小村庄美景如画、犹如世外桃源。然而多年以前水口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里环境差,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把房子卖了到国外或城里打工。2010年起,村书记金光秀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创办集体农场,盘活土地资源,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子,成立了全州第一家专业农场——水口村便民专业农场。如今,水口村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特色种植,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股份制农场,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三大转变,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建起大米加工厂,村民的收入也翻了几番。“我们专业农场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是用牛耕种,现在全是机械化。去年人均纯农业收入11500元,村集体收入25万元。村集体资产目前是600万,准备三年内实现每年集体收入100万。”金光秀对记者说。在我州,像水口村村民们靠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一批视野开阔、思路明晰、见多识广的“领头羊”带领下,广大贫困户逐渐树立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脱贫致富的欲望不断增强,正在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脱离贫困落后窘境。

      增强内生动力要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用灵活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浇开幸福生活之花。

      龙井市开山屯镇爱民村地处边境,是典型的朝鲜族村落,163户均为朝鲜族,共有耕地349公顷。近年来,爱民村抓住土地确权这一契机,将册外地发包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做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完成全村157户农民土地测量,测出册外地129公顷,按每公顷500元/年收取使用费,光这一块爱民村集体收入每年就稳定增收6万多元。“村集体有了钱,日子好过了,扶贫办法就多了。村里利用集体资金为贫困户统一购买鸡雏包给企业饲养,仅此一项一年就让他们增收2.5万元。”爱民村书记兼主任金龙国笑呵呵地说。

      这个令爱民村一举摆脱脱贫无措窘境的“法宝”就是册外地有偿使用。据州农委主任李忠文介绍,延边州作为吉林省较早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地区,率先试点实施了册外地有偿使用,实行农民土地入股模式,将册外地纳入其他方式承包合同中进行有偿使用,这既解决了集体土地被部分农民长期无偿使用获得利益不均衡的矛盾,同时也探索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州,册外地有偿使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地贷”改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实施,新政策新举措有效激发并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改革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推动三农“旧貌换新颜”。

      打“组合拳”,啃“硬骨头”,汇聚合力走活脱贫攻坚一盘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我州脱贫攻坚战这盘大棋局上,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构建大脱贫格局,凝聚合力打出组合拳、啃下 “硬骨头

      实事做实,才能事半功倍。

      5月1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州委书记庄严来到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扶贫联系点深入了解贫困状况,帮助研究和制定脱贫解困措施。当前,延边州在省级领导包保州、县的基础上,实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不脱贫不撒手,推动优势资源、主要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带动县乡村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我州切实落实以“百名领导包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党员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包保工程,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面覆盖。

      各级部门主动干,精准聚焦,集中发力,“一对一”帮扶推进脱贫有序有力。

      “我们将依托发改部门的职能,研究出具体的帮扶办法,为贫困户谋出路,为贫困村谋项目,将脱贫攻坚的工作做实。”省发改委副巡视员房继路表示。和龙市头道镇龙海村是省发改委的包保村,在这里省发改委工作组一户不落,一对一精准对接、精准帮扶,妥善制定脱贫方案,依托当地的资源采取发展养殖、电商等项目,实施异地搬迁等举措“标本兼治”,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州农委在做好汪清县柳亭村包保扶贫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谋划“上层设计”,出台政策举措,以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为抓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省发改委和州农委,在当前的延边,各级各行业部门充分发挥扶贫攻坚的骨干作用,围绕解决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采取特惠政策措施,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了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

      “第一书记”蹲点干,立足脱贫攻坚一线显身手。

      “作为‘第一书记’,我会把‘家’安在这里、把群众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每一件事情做实、做细。”这是图们市工信局科技管理科科长李锋上任凉水镇石头村第一书记时的“开场白”,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延边州每一个贫困村里,都驻扎着像李锋一样的“第一书记”,他们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使命与责任,他们以村为家,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连“地气”聚人心、带队伍,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多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村民们想发展、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内生动力增强了,“第一书记”们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干,广泛动员,扶贫济困,共同发力掀热潮。

    “2016年起,我公司向村集体保障7万元以上分红;同时力争新增母驴500头、肉驴1500头,让91户贫困户169人人均增收4800元以上;明年人均增收5100元以上。”和龙市顺合鑫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敬潭展望未来信心满满。顺合鑫牧业仅是延边州企业扶贫的一个例子。当前,延边州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多地开启村企共建模式,企业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合作共建、捐资捐助等形式,开展包乡包村扶贫,实现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效果十分显著。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长白山下,图们江畔,茫茫林海,无际良田,延边大地脱贫攻坚引擎动力全开,鏖战正酣;全州各族人民信念坚定、合力共聚,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