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突破万亿大关背后的“长春路径”

29.01.2018  07:35

  一组来自市工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7年,长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358亿元,同比增长10.7%,工业增加值2655亿元,同比增长9%。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长春工业逆势上扬、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较快增长、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探索长春工业突破万亿大关的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之手”有力出击,“制造”加快迈向“智造”,工业投资不断加码……一条条清晰的脉络,成为长春工业经济一路昂首前行的决胜方略。

   稳增长 “政府之手”有力出击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

  面对全省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市部分重点企业产值下滑的情况,2017年,“政府之手”有力出击,加强对工业运行的组织调度、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和要素服务,推动工业运行高开高走,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在上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一季度产值便实现9%的增长,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8.8%、9.6%、10.7%。同时,先行指标匹配度良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7%,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分别增长9.7%、65.8%。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工业总量稳居第九位,在东北地区先后超过大连和沈阳,居第1位。

   抓试点 “长春制造”加快迈向“长春智造

  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构建“5+3+N”顶层设计架构;滚动实施555个“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启动实施10个智能化工厂、20个数字化车间和50个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制定出台打造千亿级产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在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上,长春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5.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8.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7.5%,生物及医药产业同比增长18%,“长春制造”正加快迈向“长春智造”。

   强支撑 做大“底盘”形成发展大气场

  投资是发展的“底盘”,长春要发展,工业投资就要加码。

  我市始终把项目谋划和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抓手,全力“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促进项目“早落位、早开工、早见效”,重点推进4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60个当年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投产达产项目和800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谋划产业项目和招商方面,我市绘制了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轨道客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等“9+1”产业招商地图,指导全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7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10%和1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工业投资额列青岛和成都之后居第3位,增速居第6位,在东北三省4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居首位。

   优环境 点燃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

  我市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转型升级环境,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民营经济工作制度,实施百强民营企业、百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017年,全市新登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比分别增长9.5%和32.3%,平均每天生成市场主体598个、企业144个,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民营经济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搭平台 创新活力释放强劲动能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围绕促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我市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新技术开发等560项技术创新项目;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年新增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2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4户;推进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全年认定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3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53个;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9项,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同时,不断完善长春科技大市场功能,2017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0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排位由第14位前移到第8位,长春进入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区域。

   建载体 迈入“双创2.0”时代

  创新是社会进步之魂,创业是就业富民之源。

  我市积极推进“双创”综合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一心一区四核十八基地”,全力打造金融服务核心区、人才服务核心区、国际合作核心区、商贸服务核心区,提升对“双创”活动的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长春光机所、吉视传媒、航天信息产业园、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等“双创”基地的建设与壮大,推动长春“双创”发展模式从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领域创业为主的“双创1.0”,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生产领域创新创业为重点的“双创2.0”推进。长春新区、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国信现代农业(国家唯一的农业产业“双创”基地)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双创”基地达到236个,总面积8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618户,吸纳就业人员1359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