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小学探索教育信息化 把课堂交给学生

19.05.2015  16:44

核心阅读:这是一个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大

数据时代,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依托新技

术,“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契合新课

改核心理念,逐渐受到热捧。

你能想象这样的课堂吗?

没有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学生手里小小的Ipad,能装进所有的教材、习题和作业。学生根据课前任务,自己设定学习计划,碰到抽象难讲的知识点,通过先进的电子白板和演示屏,播放立体图片、视频资料,帮助理解。短短45分钟,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教室里,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兴趣盎然。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课”等课程改革不断兴起,它们的核心理念在于倡导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在这股浪潮中,我省一些中小学遵循新课改精神,率先尝试,踏实实践,获得了诸多珍贵经验。

课堂从“一张嘴”到“声光电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当长春市天津路小学六年一班数学教师姚瑶刚把问题推送到电子白板上,一双双兴奋的小手齐刷刷地举过头顶。打开Ipad,有的学生依靠画图软件,讲解自己采用的列表法,有的学生则采用了抬腿法、假设法、画图法……教室里的气氛十分热闹。

这是天津路小学“电子书包课”上的一个情景。课前,姚晓婷把“鸡兔同笼”的一系列课件发给学生,并设定任务,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动画提示、微课讲解、自主探索建议、问题银行……在每名学生的Ipad里,都有这样的课件,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这样的学习形式就像拿着菜单选材做菜一样。

这样的课堂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从2013年开始探索“电子书包课”起,天津路小学副校长王中子明显感觉到,学生主动学习的劲头足了,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依托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启课程改革尝试,这样的学校在我省有很多。近日,记者来到长春市外国语学校,正好赶上高一12班的一节化学课。推门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番情景: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书桌都相向而立,借助于老师提前发好的电子资料,五六个人围成一圈研讨,老师在学生们中间,解答各式各样的疑问。

以问题设置为导入、以信息整理为载体、以知识建构为呈现、以小组合作为补充、以教师点拨为升华、以智慧思维为目的,这样的“翻转课堂”受到学生们的热捧。

之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长春外国语学校校长李颖认为,大数据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快于教材,学生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也超乎教师的想象,因该课堂方式一定要有所变革。新学期开始,该校建立了14个“智慧名师工作室”,以团队为载体专门开发“翻转课堂”课件。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不可回避,也不可逆转。”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说,传统课堂靠的是教师的知识灌输水平,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电子书包课”、“翻转课堂”运用声光电、虚拟仿真、动漫等技术,创造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自主性地去学习。

瓶颈急需转变观念认识

5月5日中午刚下课,天津路小学的教师们就坐到一起。“学科教学与电子书包如何深度融合。”这一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

常规的一节电子书包课分为‘任务驱动、学生交流、汇报质疑、形成结论、巩固提高等环节,课堂开放了,这样一节课下来,对老师把控力要求太高。是不是很难常态化?”“一些课程的理论性很强,搬上电子屏幕后,效果真的好吗?”很多教师吐露心声。

基层教师的困惑还有很多。姚林然是长春外国语学校一名化学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但同时她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制作一个5分钟的微视频知识点往往需要两三天,而这样的知识点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中有2000多个。其次,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课堂,这给备课带来了很大难度。

问题的源头不在于资金、设备,而在于认识。在教育信息化教学上,很多老师的应用定位多是支持原有的教学思路,学会知识和做题,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钟绍春认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学习方式方法方面,尽管强调创新能力培养,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很难落实。

在李颖看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孩子的中、高考成绩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信息化?去年3月份起,长春外国语学校开启了“中西融合的课程改革设计”,其核心就是提倡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但在这过程中,李颖感受到改革的阻力:师生的教学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教师习惯了单一灌输知识,一些学生也要求教师把知识“喂到嘴边”。

变革重构教学设计是关键

走进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语文教师邬丽萍的一节“动作描写”课让人拍手称赞。讲台下学生们熟练使用手中的现代化电子设备与邬丽萍积极互动。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很快过去,前来听课的教师都觉得意犹未尽。

据校长郭立国介绍,2013年学校重新构建了办学理念,提出“组建数字化校园”这一目标。当时武龙中学校舍都是破旧平房,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学校信息化设备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在这样的条件下,郭立国领着教师自己动手搭建多媒体设备,摸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革课堂,如今学校一半以上的教师能上“电子书包课”,以前流失的生源实现了回流。

教育信息化不是比谁家资金投入多、硬件全、设备好,用得对才是用得好。”郭立国认为,教育信息化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用到信息技术,要准确定位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的分工,互相补充。

我们所期望的教育应当是让学生发自内心愿意主动学习,尽可能让学生的智慧得到提升,高质高效的学习。”钟绍春认为。在他看来,破解教育信息化现有的瓶颈,要重新定位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目标、构建最佳教育教学流程,最后才是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才能给教育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教育是一门科学,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郭立国计划,在学校设立一个“智慧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坐到一起,共同学习知识,让教师发现学生接受认知的特点,重构教学设计。

虽然,我省各中小学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挑战,但是这样的实践探索给未来的教育带来了曙光。(记者缪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