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原行长陶礼明 挖空3.4亿国债炒股理财

19.01.2015  12:13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原行长陶礼明涉嫌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在河南省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检察机关指控,短短5年内,陶礼明与他人合谋多次恶意超发数亿元国债,将其中约3.4亿元国债资金挪用于炒股、投资理财,供个人牟利。记者调查了解到,早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曾任某国有大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人员的陶礼明,有着国企高管中罕见的学术背景,是金融界公认的“有能力的银行家”。然而,就是这位“明星银行家”,却炮制了我国金融史上罕见的恶意超发国债牟利事件。

 

中国第七大银行”行长 超发国债获利

 

生于1953年8月的陶礼明,曾任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局长。2007年3月,由原邮政储蓄体系改制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陶礼明担任第一任行长,直至2012年6月,被披露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金融大街3号的邮储银行总部及其官网看到,陶礼明以往的讲话稿、新闻稿、照片等已被撤换删除。一些知情人士在表达惋惜同时,还坦言原行长堪称“能人”。作为一家新成立的银行,邮储银行依靠覆盖全国城乡的网点,以小额贷款、对农贷款为特色,成为后起之秀。从邮储银行公告来看,挂牌成立至今,其资产规模增长了两倍多。截至2013年底,其资产规模居中国银行业第七位,仅次于工农中建交和国开行。

 

检察机关指控,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陶礼明与两名同事、下属合谋,先后8次超发凭证式国债,累计超发国债共计4.2亿多元。超发国债资金中的3.436亿元,被陆续转出为私人牟利。

 

手法很专业 挪用多年未被发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春荣等专家介绍,我国的凭证式国债由商业银行代理财政部发行,各银行发行规模均是定额的。银行如果操作不当引起超发,超出定额的部分通常要自己消化处理,“原则上超发资金需妥善返还给认购者”。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早在2000年凭证式第一期国债发行过程中,邮储银行无意中超发了1253.64万元。下属向其汇报后,陶礼明决定将超发的国债资金用于对外投资。随后,陶礼明等三人将投资所得的90余万元利益私分。偶然尝到“甜头”的陶礼明,从此将超发国债当做了“挣外快”的门道。上海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债券交易员说,由于案件中的手法十分专业,以致挪用后多年未被查处发觉。

 

操纵上百亿涉农贷款捞“好处费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了填补其投资亏损的窟窿,陶礼明或其同伙还挪用其他国有资产,并收取各种“好处费”。一些腐败行为涉及的贷款资金规模甚至达到了上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