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凤引凰栖“梧桐”

11.12.2015  08:16

  ——全市“十二五”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综述

  

  “十二五”期间,我市招商引资及对外贸易长足发展。五年间,我市大视角筹划、大手笔运作、大规模推进,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为江城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五年间,我市招商引资大军不仅相继深入到京、沪、广、深及香港、台湾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展开工作,而且出现在法国、荷兰、日本、俄罗斯、德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一次次经贸交流活动和一场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座谈会、项目对接会,让一个个重大产业招商项目相继落户我市。据统计,“十二五”时期,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达到3662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5%;新开工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项目预计达到1830个。

  利用大型经贸活动扩大招商成果,是我市屡试不爽的“法宝”。继以往在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吉林)-欧美大地区经贸合作洽谈会、厦洽会等国内知名展会摘得丰硕招商果实后,我市今年又抓住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及“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暨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工作会议、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要活动在我省举办的难得契机,累计签约了32个合作大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

  其中,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暨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工作会议在我市举办期间,市政府和相关县(市)区、开发区与中民投及其股东企业,就直升机组装制造、公务机维修运营基地、干热岩供热示范基地、湖滨养老、卧龙潭景区开发、松花湖渔业资源保护利用、冀东水泥厂原址商业文化建设、大健康产业合作等项目签署了预计总投资额达130亿元的合作协议;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我市举办期间,我市签约了光禹主题公园建设等1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301亿元;在“央企走进吉林”活动中,我市与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等6家央企签约了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系列升级改造等6个大项目,总引资额达121.95亿元。

  五年来,我市对“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这一招商平台利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东北亚博览会变成我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这一战略构想指引下,在“十二五”期间举办的第七届至第十届东北亚博览会上,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4个,合同引资额高达1626.7亿元。

  另据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额总计41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10.3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8%。这说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年扩大,我市正在成为外商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城市之一。

  与此同时,我市也加大了外贸进出口工作力度,重点培育中钢吉电、吉恩镍业、建龙钢铁等50户骨干外贸企业,充分调动这些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使我市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优化出口产业和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大力抓好冶金、化工、机电、纺织、农副产品、木制品六大进出口支柱产业的外向型水平,使我市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同时,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加大了对出口产业的培育、扶持和包装力度,通过延长生产链条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并带动出口加工区、出口保税区、出口龙头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五年里,我市在稳定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东盟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又将出口商品向南美、中亚、西亚、中东、东欧、澳洲等地区延伸,由此扩大了我市对外贸易空间和领域。截至目前,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102个,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9个。

  伴随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市对外经济合作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4.6亿美元,输出外派劳务1.18万人(次);在境外设立的经营机构和创办的企业有近40家,在境外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政策扶持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市不仅完成了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还扩大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适用范围,推行检验检疫无纸化通关,实行了“先进区后报关”和“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制度,有效推动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4.44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36.6%;目前全市进出口备案企业总数达到1050户,比“十一五”末增加290户;全市进出口商品品种达到800余种。      (江城日报记者/马卫东 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