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现代愚公 凿路让山村与世界连通带大伙致富

04.09.2015  08:48

走进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小院映入了眼帘,这里家家通上了程控电话,吃上了不花钱的自来水,看上了每年只交40元的有线电视,这一切全都得益于有个好村书记柏连福。

以前的黄家崴子村,只有一条盘山土路通往外界。“要想富,先修路。”柏连福决定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一条能跟山外相连的路。可设计线路上,悬崖峡谷就有30多个,修这样一条路,不亚于愚公移山!柏连福组织村民轮流修路,资金有限就卖石头买炸药,买来炸药再炸石头。1999年,路终于凿通了,柏连福又找县领导,协调到40万元工程补贴款。洗砂、平整路面等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儿,他带着村民自己干,全村出义务工1600多个。2000年9月18日,黄家崴子村水泥路竣工,抚松县第一条乡村水泥路诞生了。

2006年4月,火车全面提速,黄家崴子这个不起眼儿的车站又被甩下了。柏连福来到沈阳铁路局,见不到领导,就给沈阳铁路局领导写信,一封比一封恳切。精诚所至,不久,全国列车运行时刻表上又出现了黄家崴子车站,黄家崴子成了全国有名的“1分钟车站”。

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柏连福和村干部研究决定,把村周围能利用的780多亩山地、沟系承包出去,搞立体综合开发,带领党员新开460亩水淹复垦地,对周围300多公顷荒山进行造林。柏连福多方筹措资金75万元,于2004年建成了黄家崴子村育肥牛养殖基地,他又带领村干部建起了一座酿酒厂。

为充分发挥农民技能优势,柏连福把全村会建筑技术的村民召集到一起,组建了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工程队,走出大山开始创业。一年下来,工程队创收50多万元。柏连福还带领村民到敦化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多元化发展模式正在黄家崴子村悄然形成。

新文化报 记者 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