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面抗战爆发78周年

07.07.2015  16:03


活跃在长白山区的抗联骑兵部队

  7月7日,是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日子,是让历史沉思的日子。1937年7月7日夜,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的枪声划破夜空。日本侵略军以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反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由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的通电让整个民族为之颤动,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共产党人率先发出的怒吼响彻山河。由此,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雄气概,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
  
  岁月流逝,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的记忆没有磨灭。“七七”事变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以及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肩负历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一直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那年那月那日,那悲那伤那痛,斯人斯事斯史,为国为家为己,我们重拾历史,只因不曾忘记!记者走访中的所听所感,震撼心灵!
  
  最早抗战——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最早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王宜田是我省著名党史专家,对东北抗战历史有着深入研究。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全民族抗战的号召。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就向全国和东北人民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开始领导东北抗战,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王宜田的观点,在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仲海涛这里也得到了印证:“‘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立即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等;中共中央10月12日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信》。这些决议和指示提出组织东北人民群众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支援和联合各抗日组织和军队共同抗日。1933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事实摆在面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最多时达30万人以上,活动遍及东北全境,曾给日寇以有力打击。我们党派大批干部到义勇军中工作,协助他们抗日。后来,党又在东北各地纷纷创建抗日游击队。像杨靖宇领导的磐石海龙游击队、赵尚志领导的珠河游击队、周保中领导的抗日救国游击军,都是在这个时期创建的。
  
  “中国共产党关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宣言和抗日行动,唤醒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励更多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王宜田如是说。
  
  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也就是著名的“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抗日。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得到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放下遭受血腥屠杀、围追堵截的阶级仇恨,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王宜田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1938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中国必须、也能够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持久战的基础是广大民众。
  
  “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省委党校纪检组组长王亮说,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斗争,关键在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努力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和各民族同胞,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不惧艰难险阻,领导抗日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走进位于长春市南湖新村中街38栋楼的抗战老兵史宝东的家,90高龄的史老依然精神矍铄,侃侃而谈:“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不怕死,不怕苦,一定要保家卫国。”
  
  史老告诉我们,他参加革命时已经是1940年了,但却也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面对日本人的疯狂围剿,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吃不饱饭是正常现象,一套棉衣要穿三年以上,有时一晚睡觉要换三四个地方。”
  
  “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党的纪律很严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不是说说的,去群众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不许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像我没什么文化,不会说,为了取得信任,就先去给老乡挑粪。”
  
  说起70多年前的那段岁月,史老依然记忆犹新,感触良多:“不过老百姓和我们共产党真是一条心,自发地帮助我们和小鬼子打游击,做点儿什么好吃的也都要偷偷送过来。”
  
  今年94岁的东北抗联老兵翁君廷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仍然唏嘘不已。“咱东北的冬季时间长啊。我们经常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战斗,很多人都冻得裂肤断指。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缺粮断水,只能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
  
  除了基本给养的严重缺乏,东北独特的自然条件也给抗联将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他们要在被当地人称为“红锈水”的沼泽中跋涉,面对成群的蚊虫叮咬。与酷暑相比,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更加可怕。因冻饿而牺牲或致残的将士,不下于战场伤亡之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唱出了抗联将士战斗在冰天雪地中的无限艰辛。
  
  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有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和模范行动,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我当时不懂什么抗日精神,反正我们就一个信念:革命到底,一定要把日本鬼子从中国赶出去!”史宝东老人质朴的话语却是对抗日精神最好的诠释。
  
  抗日战争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和精神的较量。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和人民大众的鲜血流在一起,铸就无数英雄史诗:
  
  赵一曼面对敌人的酷刑,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杨靖宇在仅靠枯草和棉絮充饥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敌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魏拯民身患重病,在饥寒交迫中坚持斗争,最后壮烈牺牲……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屏蔽此推广内容共产党人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精神,为人民利益献出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为民族精神的振奋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更加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抗战硝烟虽早已远去,但广大抗日将士用伟大的斗争实践所铸就的精神却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辉,对我们当前开展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党史党建的一名老师,仲海涛对此有着更多的想法。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铭记历史,刻骨之殇,70多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记忆同样无法泯灭。历史证明,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记者龚保华 何琳娣 王子阳)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