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抓住关键“三招”推进妇女儿童发展

12.05.2016  10:02
      贵州,一个处于祖国大西南的内陆省,“十二五”以来,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号角声中,全省各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向贫穷落后宣战,实现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3位,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进入高铁时代,开启大数据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推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贵州紧紧抓住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关键“三招”,顺利实现“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第一招——坚持“四纳入”。一是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决策主流。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妇女儿童问题;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头调研妇女儿童突出问题,出席妇女儿童有关活动;先后出台推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多项政策文件;分管省长每年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妇儿工委全委会、汇报会、办公会,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研究妇女儿童问题;人大、政协每年均有涉及妇女儿童的督办提案建议、执法检查和重点调研内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常规课程;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列席省委常委会和与妇女儿童相关的省长办公会,等等。二是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总体规划。注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门和专项规划与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之间的统筹和衔接,对事关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指标,在总体规划和部门及专项规划中均作出明确具体规定,设置专门项目,除教育、卫生、养老等各项综合内容外,还对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建设,家政从业人员培训直接涉及妇女儿童的内容作出规定,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三是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民生项目。省政府每年安排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考虑和照顾妇女儿童利益,并专门针对妇女儿童的特殊需求设计具体项目,如2015年的“十件民生实事”,涉及扶贫,就业,学校地质灾害治理,教育“9+3”计划,留守儿童之家、农村幼儿园、乡镇卫生院、保障性住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等涉及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内容,还专门提出“实施锦绣计划,培训绣娘1万人”的任务。四是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财政预算。省委、省政府在相关文件中对妇女儿童工作经费预算专门作出规定,各级财政根据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作出资金预算和安排,对妇儿工委、未成年人保护和关工委等工作经费实行专项列支,并专门下拔年度监测统计经费和阶段性评估经费,有省级、8市(州)1新区、70余县按妇女人均1元配备妇女儿童工作经费。在经济总量小、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仍优先加大妇女儿童发展的财政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递增15.4%;卫生经费支出年均递增12.8%;妇幼保健经费投入年均递增18%;防治防疫经费投入年均递增16.3%。每年安排1500万支持妇女手工产业发展,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   关键第二招——坚持“四强化”。一是强化机制建设。省政府专门下文件明确各级妇儿工委机构单设、人员单列和经费专拨,省妇儿工委制定委员会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建立了会议制度、报告制度、监测评估制度。定期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全委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联络员会议、监测评估会议等,研究部署妇女儿童工作。从2007年起将实施两规纳入各级目标考核问责体系,运行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的专项目标管理制度,分解细化目标,按季度收集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年终统一组织考评,按2分的分值计入年度考核总分。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审查评估机制,每年筛选与妇女儿童密切相关的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代拟稿进行性别审查评估,将性别平等的理念推进到立法的源头;成立了首个传媒领域性别平等监管机制,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性别平等理念,在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传媒领域推进性别平等。二是强化源头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研究先行,在省社科院成立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依托社科院所、高校等社科力量,开展留守儿童问题、0-3岁早期综合发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城务工妇女就业、推进妇女手工产业发展等问题的研究,面向社会征集与妇女儿童有关的研究论文、两会议案提案素材等,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两会提交议案提案建议,梳理查找妇女儿童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党委政府政策措施,推动制定或修订了贵州省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伤保险、劳动保障监察、人力资源市场、禁毒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规;出台了“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三是强化监测评估。坚持把监测评估作为精准掌握妇女儿童发展动态的重要手段,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和两规监测统计数据库,开展年度监测、专项评估和阶段性评估,梳理达标情况,查找重点难点,有的放矢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规划实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监测评估信息,及时反映两规实施进程和效果。2015年下半年针对9个市州、18个县以及32个省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开展了评估督导,根据督导情况向下发了督导情况通报、问题清单和整改通知,为推动两规实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四是强化宣传动员。坚持把宣传教育培训作为实施两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各级领导、媒体从业者和广大妇女儿童工作者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把相关法律法规、两规等作为主要内容,抓时间节点、抓典型时间、抓关键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两规的认知度。针对各级政府分管领导、成员单位和办公室具体业务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两规专题教育培训,培育理念、树立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新华网》等多家央级媒体以及省内各大媒体均有对贵州的妇女儿童工作的大量报道和宣传。   关键第三招——坚持“四精准”。一是对象精准。我们坚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做到研究先行、跟踪监测、评估分析,扎实做好妇女儿童信息收集工作,围绕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精准建档到人的目标,精准识别如流动留守、流浪乞讨、特殊家庭等各类处于困境需要关爱救助的妇女儿童;精准识别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的妇女儿童;精准识别有强烈创业就业意愿,需要政策、资金、技能培训等扶持实现发展的广大妇女等等,建立信息台账,强化动态管理和分类管理,根据需要提供生活、医疗、安全庇护以及政策、资金、培训等帮助。二是重点精准。坚持把摆脱贫困作为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最根本出路,“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四到县”,出台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意见和“1+10”等政策,制定实施“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两线合一、减量提标”、精准扶贫“特惠贷”等;我们坚持以“输不起”的态度做好儿童工作,制定《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把家庭教育纳入省人大立法调研计划,把乡村学校少年宫、标准化儿童之家建设等纳入“民生实事”;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四个一”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赴港培训计划”等,举全省之力办好大教育、推进“普十五”,等等。三是施策精准。依托美丽山水、良好生态、舒适气候,大力发展乡村游、健康游、生态游;立足民族手工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实际,实施“锦绣计划”,旅游业和手工产业共带动超过50万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外出务工女性返乡创业。大力实施“兜底工程”,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贫困救助、大病救助、等保障体系;我们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希望童园”、“四点半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探索了息烽“六位一体”关爱服务工作体系、习水“三关爱”工程、贞丰“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威宁爱心邻居”等基层工作经验。四是履责精准。坚持把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构建主体明晰、职责明确的责任体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强化督察督办,强化考核问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妇女儿童工作网络。坚持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妇女儿童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平台搭建、政策支持,鼓励如“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网络”、女律师联盟、“守护童年”记者联盟等社会力量,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关爱活动,合力推进妇女儿童发展。   贵州在迅速更新着自己的发展影像,生活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上的3600万儿女,正在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挥手告别,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加倍的努力,不断续写妇女儿童事业贵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