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

24.11.2014  00:06

    记者 万玮 通讯员 陈守君

    县域强,全省兴。对实现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目标来说尤为如此。

    县域旅游资源占全省90%以上。生态、冰雪、乡村等优良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县域,然而,县域旅游总收入仅占全省旅游总收入42%左右。

    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业,是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旅游业要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总量的重要途径”。

    县域旅游业发展怎样破题?一些县域把旅游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切入点进行谋划和发展,率先突围转型。他们的生动实践,为实施县域旅游业突破战略探索出示范之路。

    集安:从体制上入手,创建全市旅游一盘棋机制

    与几十个行业和部门相关联的旅游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各个部门能否形成合力,另一个则是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脱节,诸多想干的事儿干不了。集安市从体制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作为我省东南部最具资源特色的县市,旅游资源是集安最大的资源。集安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旅游强市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山水文化旅游名城和休闲养生宜居城市。

    去年,集安市成立旅游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由书记、市长兼任,成员包括宣传部、旅游局、文物局等11个部门,旅发委实行每月例会制度,专题研究解决全市旅游产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一把手对重点工作随时听取汇报,对重点项目提前调研、现场办公,确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工作机制。

    随即,他们又以上市公司的标准成立集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统一规划建设。

    一顺百顺。旅游一盘棋形成的合力让集安市有了不一样的气象。

    以鸭绿江风情旅游为纽带,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榆林溶洞群等景区为环线,将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有效链接,形成集山水休闲、乡村旅游、生态度假、界河风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集安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和谐统一,突出全域旅游理念,整座城市都是旅游景区。 (下转第三版) 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上接第一版)在城市的服务功能定位上以满足旅游需求为中心进行布局,大到城市“灰白黑、素淡雅、精秀美”的整体建筑风格,小到特色仿古街区建设,均体现出旅游城市特色。

    农牧局在新农村建设、涉农资金上重点向景区周边的村屯集中,水利局负责鸭绿江沿线水上治理……各个部门领回去的任务,一落到底,合力创造了集安速度。

    东北面积最大的万亩油菜花海让人叹为观止;十艘豪华游船沿安子哨码头顺流而下,游客尽赏中朝两岸风光;集安的马尔代夫—老虎哨生态旅游度假区各项设施应有尽有,1600多种“集安味道”让游客惊喜连连……

    早知有集安,何必下江南。这座边陲古城散发着独特的韵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随处可见幽深的曲径,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野鸭和天鹅自在徜徉……集安市旅游总收入已占全市GDP的17.4%,在全省县域中率先挺进支柱产业。

    珲春:融入全省重大战略中 辐射东北亚的旅游中心点

    把旅游业的发展融入到全省重大战略中,与之相辅相成,珲春市旅游业活力的源头就在于此。

    珲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三国相连,五国相通,境内有众多的山川、河流,森林,是国内罕见的多重产品叠加的旅游集聚区。

    牢牢抓住长吉图开发开放中“窗口”与“前沿”的优势,珲春以国际视野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立足图们江区域合作大局,先行先试。突出“三疆五国”、“东北亚之心”、民族风情和多元生态特色,确立“主打边境旅游,优先发展跨境旅游,大力开发境内旅游”的发展定位,把珲春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的跨境旅游基地。

    把国际合作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示范区建设的突破口,积极与朝、俄、韩、日开展旅游合作,通过举办东北虎国际旅游文化节、“大图们倡议”东北亚旅游论坛、中俄朝“望三国观日出迎新年”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珲春与东北亚各国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的互动互联。

    以设立多国跨境旅游合作区为导向,促进环日本海各国互开旅游商务通道,拉动人流、物流;以图们江出海游为突破口,统筹旅游线路的延伸和境内外联网,推进建设大防川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开辟了中俄、中朝等多条跨国旅游产品。

    对俄旅游是珲春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将俄罗斯文化元素融入珲春城市建设,改善中俄旅游环境的直接投入达5.5亿元。珲春已经成为俄罗斯远东居民的“后花园”,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珲春旅游、疗养、定居。俄罗斯入境游客连续三年突破30万人次以上。

    据统计,近年来,珲春市外来人口每年以20%的速度迅猛增长,直接拉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商业等行业。旅游业不仅成为拉动珲春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形象经济”和“人气产业”。

    桦甸:选准突破口,在产业转型与融合中华丽转身

    桦甸的兴衰系于资源。

    桦甸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2%以上。发展模式单一、可持续性不强,桦甸一度陷入资源型区域的通病中。把旅游业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将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定位在旅游业。桦甸市及早谋划,几届党委政府班子一脉相承、一抓到底。

    在推动产业转型中,桦甸“政府之手”非常给力。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按照“不低于上年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的标准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开发。制定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重大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享受同等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促进旅游项目落地和旅游企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开发,林业率先向森林生态旅游业转型。桦甸成为我省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县域市。林业工人,放下手中的斧和锯,由伐木人变身护林人。红石国家森林公园从无到有,目前已成为我省占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野生动植物最全的多功能型国家森林公园,也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垂钓狩猎、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因势利导,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红石森林公园成为《旅游纵览》国际摄影俱乐部和吉林省女子摄影家的摄影基地。《杨靖宇》、《关东金王》、《静静的白桦林》等电视剧都在桦甸采景拍摄。

    依托中国长白山林蛙之都、国家野山参标准化示范区等农业资源,桦甸着力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垂钓采摘、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建成一批旅游名镇。鼓励工旅互通,中金夹矿、白山发电厂利用百年矿井和亚洲最大地下发电厂资源发展工业游项目。

    以产业融合为根本,旅游兴、百业旺,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桦甸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在全省县域旅游业发展座谈会上,省旅游局局长赵晓君说,实施县域旅游业突破战略,就必须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围绕“旅游让城镇生活更美好”主题,在全省抓好20个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牢固、旅游经济壮大的重点县(市),40个旅游名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旅游名镇,实现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更大突破。

    当每个名镇都成为一道风景线时,将照亮“美丽吉林”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