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官气”才能接到 “地气

10.11.2014  10:58

素心做人

  

  河北某县委书记感叹,“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等细致服务后,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此事经媒体报道后遭到众多网友调侃:“为何有些领导干部竟生活‘不能自理’”。

 

  稍加梳理便会发现类似事件并不罕见,讲话有人代写、调研有人代去、雨伞有人代撑甚至到灾区慰问还需要别人背着过河,不同的表现形式都透露出官僚主义的本质,散发出浓厚的“官气”。习近平总书记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接地气”很重要。笔者以为,扫除“官气”才能接到“地气”,用“地气”代替“官气”要求部分领导干部动动嘴、动动手、迈开腿。

 

  动动嘴就是要说百姓话。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新一届中央领导履新以来,讲话多用百姓语言,例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等,简洁直观、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反观有些领导干部开会、调研都是官话、套话,群众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要做到 “接地气”,就要会说百姓的话,多一些乡间厘语、少一些咬文嚼字,多一些俏皮话、少一些官样话,多一些实在话、少一些敷衍话,多一些知心话、少一些客套话,在言谈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动动手就是要做百姓事。古人讽刺官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言外之意就是严重缺乏生产、生活常识。领导干部不是封建官僚,生活要能“自理”,司机秘书不是仆人杂役,不能事事代办。“接地气”就要做一做百姓的琐事,洗衣、做饭、订票、坐车、逛市场、买东西这些普通的小事,都是群众的日常生活,领导干部不体会这些就无法真正的了解群众,无法真正的深入群众。不知物价高低、不懂生活常识、不会日常家务,与群众拉家常就拉不起来,唠知心话就唠不到一起,接“地气”也就无从谈起。

 

  迈开腿就是要串百姓门。据北京青年报统计,截止2014年2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上任的400多天里,先后12次到11个省市区进行调研,共历时39天,平均每月调研一次,每次调研时间约为3.25天。习总书记的率先垂范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领导干部不能整天埋头在文山会海,而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是搞形式、走过场,而是登门入户,走进群众家里、坐在农民炕上,同百姓搞座谈、拉家常、交朋友,从乡间厘语中了解群众的需求,从群众意见中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在“走街串巷”中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编辑/杨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