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执行力度 全省法院曝光3052名“老赖”

12.02.2015  10:39

11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常松作《 吉林 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依法审理了尔力·艾合提等人煽动分裂国家案、曹洪军等43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广西政协原副主席李达球受贿案、东盟集团47亿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于志红等13人制售假劣种子案等一批在全国和省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围绕“判案不出错”的工作目标,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或违反法律程序的案件“带病”进入诉讼。

围绕“审案不超时”的工作目标,全省法院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达98.7%,省高院已没有超审限案件。

为解决立案难问题,一是对法院应当受理的案件,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二是完善诉讼服务中心,一次性向当事人讲清楚立案所需材料,让当事人少跑冤枉路。三是对不应由法院受理的案件,耐心解释法院职权范围,并为当事人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对困难群体缓减免诉讼费,确保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

目前,全省每年有近30%的生效判决,当事人打赢官司却拿不到钱。为解决执行难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集中开展涉党政机关案件和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二是加大执行力度,全省法院对3052名“老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进行公开曝光,有573人在曝光后及时履行了义务;对有执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限制出境167人,限制高消费58人,罚款39人,拘留615人,追究刑事责任29人。三是建立执行救助机制,对102名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特困申请执行人给予了执行救助。

2015年,将在全省法院进一步推进“判案不出错、审案不超时、法官不出事”目标建设,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坚持重点改革与整体改革统筹推进,扎实做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在全省17个法院扩大试点,2016年起在全省法院整体推开。全面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电子法院,提高法院管理水平。

新文化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