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不塞车的司法行政高速路

18.11.2014  13:13

本网讯 “我和男朋友准备结婚了,可是我现在有一套父母给买的房子,要是将来离婚了,这套房子会被当成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吗?”11月10日下午,吉林市致和街道北寺社区“律师进社区”专用的办公室内,几个年轻女孩结伴而来,律师刘淑芬正耐心地为她们解答着法律上的疑难问题。

随叫随到 法律援助暖人心

我们的律师进社区活动是从2012年开始的,这几年里我是随叫随到,只要居民有了法律上的问题,给我打电话,我就会立刻赶过来,帮着解决各种问题,这些都是免费的,收效也是很明显的,现在这里的居民法律意识都提高了,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刘淑芬说。

同样是在吉林市,居住在船营区的居民遇到问题除了去社区找律师之外,还有更多简单的方式在第一时间获得法律援助,那就是上网。给新浪微博“幸福与尊严-船营法援”留言,法律问题总能第一时间得到解答。除此之外,船营区法律援助中心还与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援助站通过QQ群实现了网络互动,偏远乡镇的老百姓可以到就近的援助站与中心律师通过视频面对面进行咨询,享受高效快捷的服务。而这一系列为民利民、服务百姓政策的推出,仅仅是省司法厅推行的以法律顾问护民工程、法律服务利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人民调解安民工程、法治宣传育民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工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五大工程 护民利民惠民安民育民

护民就是要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成核心。”说起吉林省司法厅的“五大工程”,副厅长禹治洪表示,吉林省推广法律顾问护民工程,去年以来,全省各级法律顾问团出具法律意见书1214件,避免经济损失7670万元。为全省安全生产,维护和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在法律服务利民工程上,去年省司法厅组织百支律师团队,深入民营企业为企业“体检”,实施全程跟进式服务。截至目前,共为民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4704次,共办理案件11397件,减免收费9509.4万元,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1.5亿元。此外,还在全省司法鉴定行业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深入开展了“三到一免”活动,即司法鉴定人到现场、到病床、到家庭上门检查,免除交通费用。仅今年上半年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援助案件134件,提供上门服务100余次,免费咨询900次,减免收费12万元。

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只要百姓有需要,我们做到应援尽援、应援速援、应援优援。”禹治洪说,近年来,省司法厅深入开展了以法律援助“向服务‘三农’工作延伸、向服务城市低收入人群延伸、向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延伸、向服务关系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延伸和向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延伸”的法律援助“五个延伸”工作。专门成立的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吉林省三农法律援助中心和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站,仅今年就为216名农民工讨回血汗钱314万元,为下岗残困职工讨回生活补助金66万元。截至目前,全省70家法律援助机构今年已办理援助案件达1.3万件,受援群众1.5万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21万人次。

在吉林市丰满区人民调解指导服务中心,一本厚厚的“百姓说事点”记录本则是省司法厅推行人民调解安民工程的另一个缩影。记者翻阅记录本,里面记载了很多调解居民纠纷的过程和结果,像永安村村民刘某与邻居因为土地纠纷发生争执,被邻居打伤,就是通过人民调解员的介入,圆满解决了纠纷。禹治洪表示,近年来,省司法厅深入开展了“一点一网零激化”行动,这项工作在全国属首创。在“百姓说事点”,老百姓可以通过“唠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纠纷、百姓诉求等社情民意在“点儿上”反映出来,达到消解误会,化解矛盾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省“百姓说事点”已达17253个,收集民情信息30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5万余件,预防民转刑案件1327件,防止群体性上访912件。

除了为我省企业、居民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之外,通过推广法治宣传育民工程,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也很重要。”禹治洪说,省司法厅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 “菜单式”普法。群众“点单上菜”,“六五”普法以来,全省共开展“菜单式”普法7000多场次,50余万群众受益。

(记者 王昕/报道)